二、构词特点方面: 1. 香港社区词构词和一般通用词的构词方式是一样的,从汉语语素库中选择语素,选用惯用的构词方式(并列、偏正、动宾、动补、主谓)将语素组合成新词。其它社区的社区词也是这样,因而尽管是在某个社区流通的词语,在一定的语境中,也很容易被其它中国人和华人所理解。 2. 香港多用比喻修辞手法组造社区词,词语生动活泼,常喜欢用各种动物的名称作喻体,使人喜闻乐见,由此反映香港人在用词上的心理状。例如:草根阶层、夹心阶层、红杉鱼、牛市、熊市、鱼市、金鱼缸、鳄鱼潭、大鳄、大闸蟹、航天员、牛肉干、小人蛇、山狗、狗仔队、垃圾虫、清洁龙、炒鱿鱼、棺材老鼠、水泥森林(即粤语词「石屎森林」)、甘草演员、邻家女孩、斑马线、拍拖报、豆芽恋、飞虎队、打工皇帝、人间蒸发等等。 以上例词中,和金融股市有关的词语不少,「牛市」比喻股票普遍上升,「熊市」比喻股普遍下降,「鱼市」是香港报纸上新造词,比喻股票上下跳动幅度很大,如同鱼在水中上下跳动,这个词仍有一定的临时性。「金鱼缸」比喻香港中央交易所,交易大厅有一看台,隔玻璃可以看到穿金红色背心的交易员跑来跑去,如同金鱼在游来游去。「鳄鱼潭」比喻凶险的股市,小股民要有心理准备,搞不好就被财大气粗的「大鳄」(比喻大财团等)吞没。一旦股票大幅下跌,小股民如同阳澄湖运到香港的「大闸蟹」,手脚被捆得牢牢的,把股票卖也不是,不卖也不是,不死活,这比喻将小股民的状形容得活灵活现。 3. 香港还多用借代修辞手法组造社区词,选用某人或某事物极具代表性的某一特征,用来指代。有的还带有幽默、嘲讽意味。例如:「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白车、上班一族、咖啡妹、饮咖啡、北大人、陈四万、煲呔曾、一哥、手袋党、半唐番、爬格子、红簿仔、飞翔船。 例如,「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这组固定短语,选取了香港人最具代表性的生活方式来指代香港回归中国后的「五十年不变」。「咖啡妹」和「饮咖啡」并无什么关系,「咖啡妹」指的是检查违例停车的女交通警,用她们穿的一身咖啡色套裙来借代。「饮咖啡」,是选用事物的一个特征来借代,指的是香港廉政公署请人去谈话,可能请他喝咖啡,这人可能被怀疑有非法行为,或者需要他提供证据,用「饮咖啡」表示较客气地对待,既使被怀疑有非法行为,未定罪前,都不是犯人。 再如,「陈四万」指香港特区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女士,因为她笑口常开,所以喜爱打麻雀牌的香港市民用「四万」来指代她,「四」字如同笑口;「煲呔曾」指现政务司司长曾荫权先生,因为他天天打「煲呔」(粤方言词,即蝴蝶结式领带)而得此称号。这两个称呼富有幽默感,也反映了市民和他们之间的融洽关系。「手袋党」是对香港司署以上女高官的谑称,因为女高官们都拿着一个手袋(手提包)。 4. 从构词角度看,香港一些社区词利用共同的构词语素,形成不少词族。例如: 人蛇、小人蛇,女人蛇、老人蛇、人蛇货柜、蛇头、蛇窦、蛇匪 垃圾虫、垃圾邮件、垃圾电邮、垃圾广告、垃圾股 问题儿童、问题少年、问题少女、问题家庭、问题银行、问题裁判(这是在内地报纸上见到的,指吹黑哨的裁判,说明此词族已扩展到内地) 上班一族、打工一族、白领一族、追星一族、兼职一族 阿灿、灿妹、港灿、加灿、美灿、灿师傅 棺材老鼠、沙滩老鼠、电老鼠、老鼠货 手袋党、电子党、玉党、跌钱党、假钱党、假药党、灌酒党、拜神党、祈福党、童党 5. 从构词形成的音节数看,香港社区词的音节数,有不少是三、四音节的,由以上所举词族可以见到。因为不少组词的语素本来已是双音节词了(如金牌、教父、皇后、问题、老鼠、垃圾、一族、杀手),再由它们和另外的单音节或双音节词组合,就成了三、四音节词。我在拙文《从社区词中的多音节词说起》(载北京《语文建设》2001年12月)中,论述了这个问题,这里不再赘述。 由以上从各个角度所举的约二百多个社区词的用例看,社区词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的。狭义的香港社区词,表示的多是只有在香港才会存在的事物或概念。例如:丁屋、木屋、寮屋、公屋、居屋,在香港都是有特定含意的;再如:大闸蟹,也是在香港才能用来比喻小股民,因为在香港人人都懂得吃大闸蟹,到了秋天,大闸蟹的广告贴满餐馆。又如:负资产,是最近常见于香港报端的词,说的是香港在遭受金融风暴之后,楼价急速下跌,有一些在楼价高时买楼的人,此时仍要按高价、高利息供楼,资产成为负数,被称为负资产一族,现时高达二十几万人,这部分人多为中产人士。广义的香港社区词,指的是容易为中国内地和其它社区吸收的社区词,比如以「问题」作为词根的词,内地报刊把「吹黑哨」的裁判叫「问题裁判」就是一例。其它如:白领、蓝领、弱势团体、弱势社群、打工一族、伤健人士、追星族、白马王子、梦中情人、物业、××广场、××花园等。随香港和内地全方位的交流,社区词语可见进一步的互相交流。 关于社区词这个语言现象,可以说,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内地、香港、台湾的一些研究词汇的学者都注意到了。我认为,两岸三地所出版的一些新词新语的词典、词语差别词典,一些论及两岸三地词语差别的论文,及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论及词语的论着,是社区词研究的积淀。我注意这个词汇现象始自1985年11月来香港之后,1986年3月我应香港大学语文研习所所长霍陈婉媛博士之邀,在港大为一个高级公务员班开设「普通话词汇和中国内地的社会生活」课程,共十讲。当时正是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订之后,学员感到内容实用,反映到当时的布政司署中文公事管理局,于当年12月即为中文公事管理局开办「普通话传译人员进修课程」十讲,内容是「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近代政、社、经等方面的常用词汇」,目的是「加深学员对中国近代政、社、经等方面用语的认识,以便利他们在翻译和传译方面的工作」。在教学中我注意到,中国自1949年10月四十多年以来的大量词语,在座的四五十位中文高级主任不了解,特别是政治方面的。这便给我一个启示,一个研究词汇问题启示。中国内地和香港大量用词的差异,不仅是方言区造成的差异,而是社会形态的差异造成的。再从另外一方面看,香港林林总总的中文报刊中,有一些词我也不甚了了,我便开始积累这方面的语料。经过八年教学和研究的过程,包括参阅有关的论着和词典,直到1993年12月,我在香港国际语文教育研讨会上宣读的论文《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中,明确提出「社区词」这个概念、名称;1996年8月在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上,宣读论文《社区词》,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它定位;2000年12月在香港国际语文教育研讨会上,宣读论文《社区词与中文词汇规范之研究》。目前,我正在编写一本《香港社区词词典》,初稿已经完成,约收词语1,000条。 社区词这个概念、名称提出以后,引起有关朋友的兴趣,研讨中听到很多意见,十分受益。也有学者认同我的看法,于根元教授的《20世纪的中国应用语 言学研究》(1999) 一文中 ,认为社区词的提出,「对整个词汇研究会有重要的影响」;陈建民教授的著作《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1999) ,明确采用社区词这个名称,多处论述社区词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周清海教授在《语文测试里的语文问题》(2001) 一文中,也引用阐述了社区词的概念;邵敬敏教授主编的《教好学好普通话资料集》(1998) 收录了有关社区词的简要论述,将社区词介绍给香港中小学教师;特别是邵敬敏教授主编的「中国高等学校文科21世纪新教材」《现代汉语通论》(2001)中,在词汇学部分,吸收了有关社区词的内容,将这一概念引入到大学课堂讨论,这对于研究的深化带来莫大的好处。 最后顺便说说台湾的社区词。台湾和内地、香港的社会形态又不同,只要读读邱质朴教授主编的《大陆和台湾词语差别词典》(香港海峰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就可窥见一斑。下面引用词典「序言」所述的几段话: 四十个春秋人为的封闭与隔绝,致使海峡两岸中断了公开的和畅通的语言交流渠道。语言在两个相互封闭的社会里随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两岸同胞使用的共同语——汉语在文字字形、拼音体系、文体、文风、词汇、语义、修辞以及书写和排印等方面已经出现了值得人们注意的差别。 各种差别之中,词汇的差别是最显而易见的,因为词汇是语言中发展最快的部分。…… 四十年来,两岸语言生活中反映各自新生事物的新词新语的数量是很大的,如果包括新的科学术语,就将数以万计。另外,旧词添新义的现象也多不胜数,其它如略语、外来语、俗语、俚语、行业隐语又不知几凡,各有千秋。 每当两岸同胞读到对岸的书刊报纸或听到对方的说话或影视中对话时,都会明显感觉到一种与我迥异的味道,对其中某些词语只能猜理解或「不求甚解」了。有时一些不知其义的词语就像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或拦路虎,令人莫明其所以然。…… 上面的话正验证了社区词的存在,说明社区词这个语言现象引起人们的注意。两岸三地各有各的一部分社区词,要将它们一一说明,才使大家容易交流。台湾的社区词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一位台湾朋友告诉我,「扫街」在台湾有新义,那指的是一条街一条街地拉选票,原来这是台湾「选举文化」背景下的词;「升斗小民」,指家里没有多存粮食,比喻贫穷老百姓,近似香港的「草根阶层」,这些算是狭义的。「作秀」、「××秀」、「充电」已传到了大陆,「同志」(同性恋) 、「企划」、「空手道」已传到了香港,这些算是广义的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