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汇学 >

现代汉语词汇和香港社会之研究(2)

http://www.newdu.com 2018-06-26 华语桥 田小琳 参加讨论

    (二)
    先说外来词。外来词活跃在香港的语言生活中,是香港词汇里最具特色的部分。由于香港大量吸收外来词的带动,加速了现代汉语词汇对外来词的吸收。可以说,近五十年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是汉语历史上吸收外来词最多的时候,不仅吸收了大量的用汉字音译的外来词,而且出现了许多包含拉丁字母的外来词,即字母词,书写上突破了方块汉字的限制。在这方面,除了中国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原因以外,香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外来词是现代汉语词汇一般通用词的组成部分之一。从外族外国语言中,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吸收词语到本民族的语言中,是丰富本民族词汇的手段,也是各民族语言交流的正常现象。吸收外来词要有一些先条件,首先这个民族或国家是十分开放的,和其它民族、国家有频繁的往来,有往来就要通过语言这个交际工具,这才有吸收外来词的需要和可能。其次,要对外族或外国的语言有较多的了解,换句话说,本民族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才容易吸收外族的词语,将它按一定规律变为外来词,成为本族词汇的成员。香港在这两个方面均具备优势。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香港经济迅速增长,逐渐成为亚洲和世界级的商埠,成为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旅游胜地,和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而在外语水平方面,香港整个社会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在英国统治的百多年来,英语的地位是第一位的,政界、商界、学界均以英语为交际的语言,从这个角度看,英语水平高的确提高了香港在世界上的竞争力。除了英语,香港学习日语、会日语的人也不少,因而在中国范围内,香港具备吸收外来词的最好条件,这是内地其它城市不具备的。尽管内地开放二十多年来有很大进步,尤其像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和国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很多,外语特别是英语的水平也提高了不少,但就吸收外来词看,还是不如香港的文化积淀深。当然,中国的开放和外语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近年信息的突飞猛进,知识阶层普遍使用计算机,因而中国社会对于吸收外来词也采取了十分容纳、包含以至欢迎的态度。
    以我们的方块汉字来说,不是拚音文字,很难吸收印欧语系和其它语系的词语,加上数千年的封建锁国制度,闭关自守,吸收外来词是很难的,四书五经里,见到什么外来词了?丝绸之路,带来了一些外来词;佛教传入,带来了一些外来词;五四运动,德先生和赛先生带来了一批外来词。正因为吸收外来词如此之难,有香港这块宝地可以多吸收一些外来词,就要特别珍惜。我一向认为,香港是现代汉语吸收外来词的一个窗口,一座桥梁,香港可以多吸收,在语言运用中经过约定俗成,向规范词库不断输送外来词,丰富汉语的词汇。所以对香港较大量地采用外来词要抱宽松的态度。至于哪些能被吸收,哪些不被吸收,则要有一个过程,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欲速则不达。
    将香港的外来词和规范词语作比较,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这和社会文化背景有关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可求同存异,多加交流,多作比较。下面分几个类型来说。
    一、音译词
    1.   香港音译词和现代汉语的规范写法一致,这是最理想的情,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应尽量在吸收音译词时就统一写法,包括澳门、台湾在内。例如:咖啡、可可、柠檬、沙龙、克隆、伦巴、华尔兹、麦当劳、肯德基、布尔乔亚、布尔什维克。特别是人名、地名,例如:华盛顿、纽约、伦敦、巴黎、东京。最近内地一份报纸提出,对美国一家公司译为「安龙」还是「安然」,对恐怖分子头子译为「本拉登」还是「本拉丹」,应统一。可见内地也要协调音译词的写法。
    2.   香港音译词和现代汉语规范写法不一致,以下括号外是香港写法,括号内是规范写法,例如:朱古力(巧克力) 、梳化(沙发) 、摩打(马达) 、茄士咩(开士米) 、梳打(苏打) 、沙律(沙拉) 、布甸(布丁) 、三文治(三明治) 、拉苏(来苏儿) 、多士(吐司,或烤面包片儿) 、荷里活(好来坞)。这种不一致的写法,是因为粤音音译和普通话音译的不同带来的麻烦。目前香港的写法有的在粤语区通用,因为早已成习惯,流通在本地区已很久,只好保留。在音译人名、地名时的不同写法,更易引起误会,例如:美国前总统里根、香港译列根、台湾译里根,现总统布什、香港译布殊;国名新加坡,香港时译星加坡;电影片名《坦特尼克号》,香港译《铁达尼号》。其实两岸三地可以建立一个互相疏通的机构,在音译人名、地名时尽可能取得一致,不仅在使用中文的范围内方便,也不给外国人学汉语时带来无谓的麻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由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或者其它有关部门组织审定。」香港在这方面可以主动和内地交流,采用规范写法。
    3.   香港用音译词,现代汉语规范词语不用外来词,以下括号外是香港的写法,括号内是规范词语的用法:波(球) 、士多啤梨(草莓) 、咕(靠垫) 、布(李子) 、车厘子(樱桃) 、派对(小型餐舞会)、茄喱啡(配角) 、士多(杂货店) 、班戟(薄煎饼) 、巴(号码) 、巴温(第一) 、晒士(尺码) 、巴仙(百分比) 、汰(领带) 、厘士(通花布) 、柯打(定单)。以上有些词香港是音译词和规范词语同时并用,例如:柯打和订单,落柯打和下订单都可以说。有些香港也弃用音译词,多用规范词语,例如:少用士的,多用手杖;少用燕梳,多用保险;少用灰士,多用保险丝。这一类型的音译词,可算作香港粤方言中的外来词,用得多了,规范词汇中也可能吸收一些,和规范词语并用。大多数情下,因为已有规范用法,就不再采用音译。比如,打球、球鞋,不一定再说打波、波鞋了。
    4.   现代汉语规范词语接受香港音译词用法,同时保留原有用法,例如:吸收巴士(和「公共汽车」并用)、的士(和「出租车」、「出租车」并用)  。规范词语接受了「巴士」和「的士」,继而又创造了「大巴、中巴、小巴、校巴」及「打的、面的、板的、的哥、的姐 」  这些词族中,音译的不成语素的字「巴」「的」都成了构词的语素。这一构词的方法打破了原有的成规,因为「巴士」、「的士」各是一个双音节语素,如再构词,都应用上才对,例如:大巴士、学校巴士,打的士、面包的士。但这种说法音节都太长,习惯上尽量不用三四音节的,所以缩为上述的双音词。这种构词方式,在口头用词上还有沿用的,例如:把「唱卡拉OK」叫作「唱K」,可见双音节词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这一点,无论在香港还是内地社会都是一样的。
    二、音译+意译词
    1.   香港用词和现代汉语规范相同。例如:幽默、俱乐部、基因、可口可乐、迷你、浪漫、乌托邦、维他命、味美思、必胜客、激光枪。
    2.   香港用音译+意译词,现代汉语规范词语不用。例如:嘉年华(联欢会) 、激光(内地曾用音译词「莱赛」,现多用「激光」,台湾写作「雷射」) 、茶煲(由英语trouble而来,比喻「麻烦的人」,香港有一部电视连续剧名为《茶煲世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