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白色巨人》:渡过生活激流的一叶小舟

http://www.newdu.com 2018-04-10 《小说月报》 祁又一 参加讨论


    2015年夏天,我去多伦多陪产三个月,这篇小说最早的创意就记在当时的日记上。白先生在小说中的所作所为,其实就是当时我的一个设想:如果这时候我不再与她吵架,将车开下桥,会发生什么?
    2017年下半年,我独自翻看之前的日记,觉得这个疯狂的点子有意思,值得写。所以,这篇小说的写作跟种花种草差不多,是渡过生活激流的一叶小舟,或者也可以说是一根拐杖。
    关于鼓楼东大街这个地方,我上大学的时候住过不到两年,那间小平房至今还在,目前是我父亲的一位朋友在住。我有一种预感,早晚有一天,我会因为工作或者生活住回去。据说现在煤改电,冬天不用生炉子了,这说明时代还是进步的。
    在北锣鼓巷经历的那个冬天特别冷,我和初恋女友都不会用炉子,怕煤气中毒,整个冬天未曾点火。那是2001—2002年的冬天,房间内外温度相差无几,前一晚放在房间里的洗脚水,第二天就能变成冰。
    当我写作,而她温习功课的时候,我们将电暖气放在书桌旁边,各自将手脚靠在上面。吃完的橘子皮也放上去烤,令房间添香,也保持一点湿度——她是南方人,对北京的干燥颇有微词。这样的回忆,在我写《白色巨人》时常常萦绕心田。青葱岁月,莽撞无知却精力充沛,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那样的日子我是再也不想回去了。
    唯有在写作的时候,那种完美无瑕的甜蜜令人赞叹,虽然不想再来一遍,却由衷的欣赏,多么美好的因缘,令我和她能够拥有那样一段时光,两个对生活一无所知的小动物,学着爱情小说里的样子搂抱在一起,心藏大恶又无忧无虑。各自怀揣一套人生蓝图,因为一无所知而显得真挚。
    承蒙《人民文学》杂志各位老师不弃,小说责编刘汀当年也是北师大文学社的,关于文学社那一段,让他写不知是什么味道;小说出刊前,徐坤老师专门发微信表扬我,说小说写得有进步,这件事给我很大鼓励;也承蒙《小说月报》诸君关照,能有今天我在这里说两句的便利。
    在朋友圈晒出这篇小说后,有朋友说行文间带着欢愉,这个感受是非常准确的,写这篇小说时,我强迫自己在一个非常欢愉的状态下工作。也有朋友说,他不止看到了白色巨人向我走过来,还依稀看见村上春树走过来了。那是当然的,没有村上春树我简直不知道怎么写小说。
    迄今为止,我发表过的许多小说都有村上春树的影子,十余年来,每当小说写不下去,我都会拿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找语感。这几年村上春树屡获诺奖提名,谈论他再也不用藏着掖着了,关于这件事,无须讳言。村上春树的可贵之处不是他所达到的文学高度,作为他精神世界的学生,我认为他所达到的文学高度离诺奖太远了,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光中国文坛就有好几位如今依然写作的老师比他站得高——这话我说是可以的,就像儿子对外揶揄自己爹妈长得寒酸,不恭敬的基础是恭敬。
    村上春树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掌握了一种技巧,一种极其圆润优美的小说写作技巧,他的成就是技巧性的,每一个凡夫俗子都可以学习。这几年,村上春树老师的书越写越厚,但我已经不看了,厚的技巧和薄的技巧都是技巧。
    《白色巨人》中出现的人物,如常时和吴京(《人民文学》杂志发表时改成了吴鲸),是《赞美赵小鹿》和《大胸脯的精神病女医生》中的主人公。那两篇小说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发表于方方老师主编的《长江文艺》杂志,是互为表里的姐妹篇。《白色巨人》,算是“奇迹与常识”这个双生故事的番外篇,与“奇迹与常识”的主线故事没有关系。
    《白色巨人》更像我对“鼓楼东大街”这个概念的一次确认,非常实际的把自己扔回了那个不存在的“故乡”。
    如今鼓楼东大街的灵魂——MAO Livehouse已经没有了,老板不知所终。从交道口看过去,鼓楼还是挺拔俊秀,钟楼还是低调沉稳,山川草木依旧,搞不懂为什么不将“暮鼓晨钟”恢复起来。
    人和人的梦想在轮回,在可以想见的未来,姚记炒肝的生意会越来越红火,我那个开服装店的朋友怀心,会变成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王辉的秋刀鱼之味早晚得涨价,而我们那一代摇滚青年的精神残骸会化身其中,成为这场因缘的见证。
    那代人用艺术改变世界的梦想其实从未真正消散;再往前,那些胡同老住户们的气味也并未消散;再往前,那个民国少校盖房子时的欣悦也没有消散。其中真实无疑的那部分进化了,以其他形态做功,就像我写的这几篇小说,也是这种执念进化后的形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