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理论基础 1.1词典学研究的用户转向为汉英词典的实验心理语言学研究提供了可能性 德国的接受反应论使西方文艺批评的研究取向从“作者中心论”和“文本中心论”转而进入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新的研究范式。词典学在由传统词典学向当代词典学演绎过程中也蕴含着类似的研究范式的转变。传统模式以词典编者为中心,词典的规划、设计、编纂都代表着编者的意志。新兴的词典交际观将用户纳入词典编纂系统,有效激活了词典主体、编者和用户之间的互动关系。它突出了用户在词典交际中的主导作用,并将词典用户融入到词典交际框架中去,作为词典交际过程的参与方(雍和明,2003;章宜华、雍和明,2007)。认知词典学以外语学习者为中心,系统整合了认知语言学、二语习得以及语义学等相关理论,从语言认知和用户视角对词典编纂和使用进行研究。认知词典学涉及学习者的词汇能力、信息处理、学习策略、隐喻能力和语法加工等问题,有效实现了从“以编者为中心的传统词典编纂思维向以用户为中心的现代词典编纂思维的转变”(章宜华、雍和明,2007)。在方法论上,它以增强学习者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处理能力,并提高词汇能力(1exical competence)为正确目的(赵彦春,2003)。 由此可见,无论是词典交际观还是认知观,用户需求都居于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学习者倾向。研究用户需求的根本目的在于了解使用者的查阅和加工需要,顺应其认知特征和习得规律,以此更大限度地发挥词典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1.2词典学研究的定量特征为汉英词典的实验心理语言学研究提供了必要性 词典编纂的自动化以及语料库词典学(李德俊,2013)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对词典本体进行定量分析,以实验模式来增强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计算机的发展提高了词目抽取、释义表征和例证配置的自动化程度,并为词典评价和质量分析提供技术保证和数据支持。立足于语料库词典学的研究范式,依靠计算机强大的储存、检索和统计功能,通过实验设计有利于精确、系统地对汉英词典进行文本分析和查阅心理研究。由此可见,词典编纂的自动化以及语料库词典学增强了词典研究的定量分析,提高了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认知语言学以及心理语言学的发展拓展了用户研究的宽度和深度,为词典编者和用户的定量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应用实践。认知语言学凸显认知取向和解释取向,认为对语言的描写应立足于人的认知规律,并通过实验设计和定量分析来加强对用户的深度研究,以此不断提高词典编纂质量。语言的研究不能脱离使用语言的心理过程(桂诗春,2001),而以语言为描写和表征对象的词典编纂,不仅需要对语言使用者进行定性描写,更需要以数据统计和信息加工来再现语言使用者的认知心理和加工过程。毕竟,词典的理论研究和编纂实践都涉及语料的数据分析以及用户的信息提取、加工和处理,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基于实验设计的定量分析。 1.3词典结构体系分类为汉英词典的实验心理语言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词典结构是词典总体设计(overall design)必须考虑的构成要素,是在构件层面上对词典编纂项目所做的总体规划和设想(章宜华、雍和明,2007:59)。关于词典的结构分类,无论是传统的二分法(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还是三分法(宏观结构、微观机构和中观结构),都立足于双语词典的框架结构和编纂体系。立足于主流汉英词典的编纂体系和结构模式,并结合用户的认知需求和查阅需求(Tarp,2008),本研究将沿用三分法,从宏观结构、微观机构和中观结构等方面来探索汉英词典的实验心理语言学模式。 立足于相关研究(黄建华,1987;李明、周敬华,2001;章宜华、雍和明,2007:59)并结合实验设计的客观需要,本研究中的汉英词典宏观结构主要指词典中按一定方式编排的词目总体,而微观结构则指词条内部的信息组织结构,这也与国内外相关研究(Hartmann&James,1998:94;章宜华、雍和明,2007:59)基本一致。词典中观结构是穿插在词典正文中的提示信息,指明义项与义项、词条与词条、正文信息与外部信息之间的关系(章宜华、雍和明,2007:59)。 【全文阅读】汉英词典的实验心理语言学研究:体系构建与实验设计.pdf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