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转折关系出发分析网络语言中一种新的修辞手段——关系反语。转折关系可分为情理转折和评价转折,前者是说话人对两个事件之间的情理联系有主观认识上的预期,转折就是这种预期没有实现反而被违背了;后者是说话人对两个事件的利害关系有相反的价值评判,从而发生了评价的逆转。但是在网络语言中却出现了“A负面评价+B负面评价”这种不具有评价转折的转折句,其理解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把B的负面评价强制转化为正面评价,从而讽刺荒诞的现实;二是形成关系反语——用转折关系来表示递进关系,从而产生讽刺效果。关系反语是一种临时性的用法。有较强的语境制约。进一步考察可以发现,这种关系反语在网络语言中还存在于让步关系、选择关系和因果关系中.已经成为一种具有一定流行度的修辞手段。 【作者】徐默凡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241 【期刊】《当代修辞学》 2016年第4期 【关 键 词】网络语言 转折关系 反语 关系反语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网络语言的创新因素及其对日常语言的影响”(项目编号:13YJC740113)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行事语力表达手段研究”(项目批准号:14BYY122)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在网络语言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转折用法,如: (1)虽然你脸大,但是你胸小啊! (2)虽然我下班晚,但是我上班早啊! (3)虽然你智商低,但是你颜值也低啊! (4)虽然你挣得少,但是你花得多啊! 这些例子都给人一种奇怪的感觉,这里的转折关系应该都有问题,但是这样不合语感的句子在网络语言中却非常流行,不能简单地看作病句,那么,它们究竟表达了什么特殊含义呢?这种含义又是通过什么修辞机制实现的呢? 一、转折关系的两种类型 1.情理转折和评价转折 要解释上述网络流行语现象,先要从转折复句的逻辑关系说起。 汉语中存在大量复句,通过使用特定的关联词表达了各种类型的逻辑关系,细辨这些逻辑关系是复句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在以“虽然A,但是B”为代表的转折关系中,“虽然”表示让步,也预示了A已经既成事实,“但是”表示转折,即B违背了说话人的主观预期,如: (5)虽然下雨,但是我们还是去春游了。 例(5)句暗含说话人的一个预期“下雨就不应该去春游”,但是现在下雨了还是去春游了,违背了这一预期,所以使用了转折关系。 转折关系这种违反说话人主观预期的逻辑关系,王维贤(1982、1991)和邢福义(1992)等早有定论,不必赘述。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例句并不能用所谓“违背说话人的主观预期”来解释,如: (6)虽然他中了大奖,但是接着就生了一场大病。 例(6)句中说话人并没有“中了大奖就不会生大病”的主观预期,因此也谈不上违反预期,这里的转折主要是A、B两个事件的价值评判发生了逆转。“中大奖”是一件有利的好事,“生大病”是一件不利的坏事,两者之间没有情理联系,但是存在相反的利害关系,一前一后就发生了价值评判的逆转。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把转折关系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伴随主观预期而产生的情理性转折,即说话人对两个事件之间的情理联系有主观认识上的预期,转折就是这种预期没有实现,被违背了,可以称为“情理转折”;另一种是伴随利害关系而产生的评价性转折,此时说话人对两个事件之间的情理联系没有主观认识上的预期,只是对两个事件的利害关系有相反的价值评价,从而发生了评价的逆转,可以称为“评价转折”。 在实际表达中,说话人对事件利害关系的价值评价,可以粗略地分为“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那么A、B两个事件被同时提及,“评价转折”就有两种可能性:A正面+B负面、A负面+B正面。如: (7)虽然他生了一场大病,但是接着就中了大奖。 上面的例(6)句是“A正面+B负面”的评价转折,A、B互换位置变成例(7)句以后,就成了“A负面+B正面”的评价转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