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古代“女文青”,了解一下

http://www.newdu.com 2018-03-07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古代“女文青”,了解一下
    有人说:世上最美的一是女子,一是文字。文字,是女子情感的叙述、心灵的延伸或者红尘的记忆。纵观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出现过许多才华横溢的女子,其文风各具特色,或温婉、或活泼、或缠绵、或悲恸,那一行行美丽的诗句,犹如三月里一簇簇含香的奇花,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绮丽的篇章,也为中华民族增添了一道多姿多彩的历史符号。
     
    在3月8日“妇女节”来临之际,人民出版社读书会梳理了五位我国古代集才情与故事于一身的女子,祝愿广大女性书友节日快乐!
    【东晋】谢道韫:毫无世俗烟火气的“咏絮才”
    
    《红楼梦》中有“堪怜咏絮才”的诗句,说的是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故事。谢道韫是著名政治家谢安哥哥谢奕的女儿,后来嫁给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
     
    谢道韫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才女。小时候,在一个雪花纷飞的冬天,一家人围炉闲谈,谢安问大家:“大雪纷纷而下,像是什么样子?”侄子谢朗应声道:“大约像是空中撒盐吧。”谢道韫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和谢朗的回答相比,谢道韫的比喻毫无世俗烟火气,而且充满诗情,谢安不禁击掌赞叹。
     
    这是“咏絮才”的来历。
     
    谢道韫喜欢清谈,一炷香,一盏清茶,一杯醇酒,便可以海阔天空地谈论不休。有一次小叔子王献之与友人谈论诗文,正处在下风,被经过的谢道韫听到了。她叫婢女告诉王献之,愿出来为小叔子解围,王献之与客人异口同声表示愿意聆听她的高论。谢道韫先肯定了献之的观点,然后引经据典围绕主题进一步发挥,立意高远,头头是道,客人词穷而甘拜下风。
    【唐】薛涛:“枇杷花下闭门居”的女诗人
    
    唐代诗人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曰: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他称赞薛涛为唐世许多“扫眉才子”(即女才子)中的第一人。薛涛,长安人,幼时随父薛郧入蜀。父死后,沦为乐妓,因才貌皆美,名动一时。曾与元稹、王建、武元衡等交往唱酬。薛涛工小诗,因为成都笺纸幅大,所以创制出了深红色的小彩笺,世称“薛涛笺”。
     
    元稹曾写《寄赠薛涛》前两句为:
     
    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他认为薛涛与卓文君都是蜀地秀美山水化育出来的才女,对其诗作评价甚高。张为所著《诗人主客图》中,入选的女诗人仅薛涛一人。《唐才子传》评她的诗:“词意不苟,情尽笔墨。”《全唐诗》录存其诗88首,大多笔致俊逸,而情调惋伤。
     
    薛涛的《秋泉》诗云:“冷色初澄一带烟,幽声遥泻十丝弦。长来枕上牵情思,不使愁人半夜眠。”一二句从秋泉的色与声着笔,“冷色”与“幽声”,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遥泻十丝弦”,不但是说泉声如弦声,而且是说这“幽声”其实是从诗人的琴心里流泻出来的。
     
    诗人黄周星《唐诗快》谓:“愁人心中有秋泉耳,与耳畔嘈切何关?”以愁心观秋泉:泉水虽澄,却带烟而寒,显出了迷濛和清冷;泉声虽美,却幽咽如泣,传出了不尽的哀伤。故此诗乃薛涛自伤之作,幽怨而蕴藉,深悲而婉曲。当日“枇杷花下闭门居”的女诗人的情怀,与之唱酬的男性诗人们其实是不了解的。
    【宋】李清照:爱情描写上“毫无顾忌”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也是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由于家庭原因,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李清照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章丘明水度过的。大约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接触整个社会。但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乡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样闭塞。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忌”,也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夫。词为:“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
    据《瑯环记》载,赵明诚接到这首词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阕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苏小妹:和哥哥斗口中彰显才华
    
    苏轼有个妹妹,家里都叫她“小妹”。在父亲和哥哥的影响下,她从小不但爱做针黹,还偏爱诗文,十六岁时,就已经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小才女了。苏小妹,读的书多了,自恃有才气,偏就不服她的两个哥哥,从小就喜欢和两个哥哥斗口,借此显示自己的才华。
     
    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称赞”他妹妹的凸额凹眼:未进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意思就是说:苏小妹进大门,刚走了三五步,前额就已经到了正对大门的客厅上了,说明这额头大的至少在两三米以上。又说苏小妹哭鼻子,眼眶里积攒了许多眼泪,因为眼眶太深,手帕没法儿擦,看上去,两个眼眶就好像两道清泉一样。这眼眶至少应该像一个酒杯吧,苏东坡把文学写作中的“夸张”技巧,简直发挥到极致了。
     
    要是别的姑娘受到哥哥这样的挖苦讽刺,早就哭着不依,真要人工制造“两道清泉”了。苏小妹是什么人?天天和哥哥斗口成了习惯的,肯吃这个亏?抿嘴嘻嘻一笑,当即反唇相讥:一丛衰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杳然;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意思就是说:苏轼的嘴唇旁边,只是一丛衰草,乱蓬蓬的连鬓胡子,都找不到耳朵在什么地方了。想找嘴巴在哪里,找了好几回都没找到,忽然听见杂乱的胡须中间,有声音传了出来。——这当然是讥笑苏轼那不加修理、乱蓬蓬的络腮胡子的。
    【清】陈端生:不羁的才女高扬女权意识
    
    清代才女陈端生,为长篇弹词小说《再生缘》(《再生缘》又名《华丽缘》《孟丽君》,共20卷80回。前17卷68回为陈端生作)作者。祖父陈兆仑,乾隆朝以文章知名,外祖汪上堉,曾在云南做知府。陈端生能诗,著有《绘影阁集》,但已无处找寻。
     
    陈端生16岁时开始写作《再生缘》。当时端生随祖父住在北京外廊营。仅半年余,即成1至8卷。此后端生随父亲住在山东登州官舍,写成9至16卷。不久母死,端生辍笔。接着祖父死、出嫁、生儿育女、丈夫远谪,一连串变故,使端生无暇、亦无心续写。
     
    陈端生33岁时才又续写,到年底,写成第17卷。此后直到端生病逝,11年间,作者竟不再续写。第18至20卷,系道光初年梁德绳所续。
     
    在陈端生笔下,孟丽君不但才华超过所有男子,而且当时社会的三纲,在她眼里,是没有地位的。
     
    续书作者梁德绳批评丽君“竟将那劬劳天性一时捐”,“辱父欺君太觉偏”!因此在续书中将丽君重新置于君权、父权、夫权之下。前17卷中具有独立自由精神的盖世才女,在续书中变为合于闺范要求的才貌双全的佳人。
     
    陈端生不写丽君认父和认夫,是因为丽君不可能以女儿面目维护她已经取得的与男子平等的地位。作者心中,积郁着不平之气,她以孟丽君这个形象,向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挑战。所以《再生缘》一书,乃是18世纪中叶,不羁的才女陈端生写出的高扬女权意识的才华横溢之作。
     
    (以上内容综合整理自《王羲之传》《千年章丘》《苏东坡的杂耍人生——吴越品苏轼》《科举与士林风气》,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办公室
    责任编辑:任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