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文学的“文明中国”视野与纵深感

http://www.newdu.com 2018-03-02 文艺报 周展安 参加讨论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基本是在作为一个框架或者说容器的“中国”内部展开的文学,是对这个框架内部的个人或者群体的书写,而此框架本身却并没有成为作家们自觉描写的对象。“中国”可以表现为人,可以表现为山川大地,可以表现为辽阔的疆土,也可以表现为悠久的历史,但是,综合来看,对于“中国”的书写呈现为一种发散性的状况,“中国”基本并没有作为一个融贯的理念,更很少作为一个文明体来得到呈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当下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命名为“新时代”,这一命名不仅构成我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具体建设的基本历史条件,也具有深远的文明史意义。而作为创造新文明之主体的“中国”将越来越鲜明地成为一个意蕴深远的理论概念,成为我们向远方眺望的基本视野,由这种视野出发的新时代文学,也将具有越来越鲜明的纵深感,并最终在客观上将自身发展成为表现新时代之本质性和整体性的史诗。
    “新时代”的文明史意义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在长期承受了西方发达国家所惯性依赖的资本扩张、军事扩张而导致的历史重负的情况下来谋求自己的发展道路的,在现时代,则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深刻反思了西方现代性的限度。新时代中国的发展需要以广阔的历史哲学的眼光来加以透视,从世界文明进程的角度进行总结,以把握新时代所包含的创造新文明的努力。黑格尔曾写出属于他自己时代的《历史哲学》,置身于新时代的我们,也应该写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历史哲学。
    关于“新时代”的文明史意义,可以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实践中加以总结,也可以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等理论创造中进行阐释。关于“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依据这里的表述,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认识“新时代”的文明史意义。第一,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来认识“新时代”,这包含了一种从内部将自身构建为一个文明体的努力。在时间的逻辑上,意味着新时代的中国是自觉将“过去”、“现在”、“未来”包含在一个连续的系统当中;在价值的逻辑上,则意味着新时代的中国以更高的理论视野将启蒙、革命等精神资源统合。而能完成这两方面统合的,只能是“文明”这个角度。早期的鲁迅曾以“人国”的崇高目标而期待于未来的新中国,这种“人国”乃是“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的结果,将“今”、“古”、“新”加以统合,在逻辑上正通向以科学社会主义通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光明前景的征途。第二,从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于其他民族和国家、对于人类之贡献的角度来认识“新时代”,是从世界范围内来把握中国发展道路之新颖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发展之路提供新的经验,这不是单一的经济或者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而是整体性的新文明的创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