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作为。”作为作家,我们应该敏锐地感受到时代的需要。这是这一代作家身上应该具有的责任。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精神的感召力,作家需要挺身而出。 一个没有时代责任感的作家大多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在自己的象牙塔里虚构自己的梦幻王国,这样的文学的确市场不小,人们在茶余饭后似乎能借此得到心灵的放松。但如果我们的创作都是这样的作品,作家们就会变为商品的生产者,久而久之投合读者需要,甚至是低层次的需要,最终的目的就为了钱。于是就会出现以作品销量作为评判作家实绩的惟一标准,这其实远离了审美评判,让文学失却其应有之功用。 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家,应该永远为时代的前进呐喊,应该深入到时代火热的生活去体验和观察民众的生活和喜怒哀乐,把握时代的脉搏,用美和善去感召人、启发人,培育人们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情感。 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过程中,中国的核心价值观更应该得到不断地强化,而用文学的方式将核心价值观形象化、故事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鼓舞人心,涵化公民的素质非常重要。 目前有一些不良的创作倾向。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工业化大发展的时代,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文明的发展步伐,好像城市文明能取代一切其他文明。因此就有一些作家提出了创作适合城市文明的作品,那些描写农村的作品就是保守的落后的,不够前卫,不适合时代的步伐。其实作家们需要意识到:农耕文明是世界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工业文明是并存的,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分,每一种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财富,用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进程。每一种文化也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是世界文化保护和发展的潮流。 我们的读者对不同的文明有不同的欣赏口味和阅读需要,不能强求一致。文学的创作风格和题材也应该丰富多彩,满足不同作家的创作需要和读者需求。不能以发行量多少论成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孰轻孰重还应认真权衡。 从另一个角度看,作家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人,他们本身需要有敏感而超前的意识,需要成为时代精神的呼应者,他们的文化自觉带来的是更多民众的文化自觉,他们对时代精神的自觉呼应和追求也会影响更多的民众。 二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为人民服务从来不是一句空话,为人民服务不仅仅表现在日常工作中,更表现在作家的文学创造中。我们的创作是为时代服务的,是为时代的主人公人民群众服务的,懂得他们的冷暖,体验他们的苦痛和欢乐,才能写出贴近人民生活的作品,才谈得上为人民服务。 “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阐释他的文艺观时的立场,这其实是为当前的文学创作指出了方向开出了治病的良方。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作家写出的作品不为群众喜欢或者读者读不懂,有些诗人甚至以被大多数人读不懂而引为先锋。还有的作家作品中充满了丑恶和阴暗的描写,作品的形式大于内容,文学成了纯粹的娱乐产品,这些都拉低了文学的品格,拉低了大众的阅读水平,也变相地拉低了一个民族的素质。 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理应成为我们作家努力和追求的方向。我们要为一个伟大时代代言,需要光明的力量,需要给百姓的精神给予希望和美好。 所以我们的审美实践活动要从过去太过自我的天地中迈出,走向为大众为时代服务的格局,要主动体验和观察生活,为百姓的世界注入作家的关怀和时代的希望。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活为熔炉,在不断的调查和体验中写出这个时代的特色,写出这个时代的伟大品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