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轻音与语义和语法(2)

http://www.newdu.com 2018-02-10 北京大学语言学研究 沈 炯 参加讨论

    (2)可能补语中的“得”和“不”
    在主要动词和可能补语之间的“得、不”都表示可能性,它们都要轻读。这种补语只用音节不多的单个词充当,它从不轻读(多音词里原有的轻音与此无关,例如“洗·得干·净”)林焘先生讨论了“得、不”不是所谓“词嵌”,也不是词头或词尾,而是独立词。“打倒、看·见”等双音组合中可以插进“得、不”,因此它们都是词组,不是双音词。“吃·得饱、跑·得快”里的补语是单音词,因为补语本身能有程度上的分别,所以都会有可能补语或程度补语的歧义。补语是单个词、有表程度的性质,这是出现歧义的条件。“动+不+补”的方式不能构筑程度补语。“看不很清楚”是“动+不很+补”,已经是另外一种构造了。
    既然“得、不”以及它们前后的动词和补语都是独立的词,它们之间就有一个前后词关系问题。对此,林焘先生做了音理上的探讨。“不”未轻化的语音是有声调的,在连读中它有一套特殊的连调形式:在阴平、阳平和上声前用去声的全降调,在去声前用阳平的高升调。我们用h、m、l来表示轻化后的高、中、低,另用H、R、L、F表示正常声调的高平、高升、低曲、全降调型。进入可能补语的“不”轻化后,连读调型大体上是这样的: (T1、T2等表示声调)
    “不”+可能补语:
    

    

    -T4
    

    -T1
    

    -T2
    

    -T3
    

    动词:T1-
    

    搬不动HhF
    

    说不清HlH
    

    说不完HlR
    

    吃不饱HmL
    

    T2-
    

    拿不动RhF
    

    提不高RlH
    

    拿不来RlR
    

    拿不起RmL
    

    T4-
    

    看不见FhF
    

    看不出FlH
    

    做不完FlR
    

    站不稳FmL
    

    T3-
    

    找不到LhF
    

    想不开LmH
    

    写不成LmR
    

    打不倒LhL
    

    参考:
    

    不快 RF
    

    不清 FH
    

    不来 FR
    

    不好 FL
    

    在去声前轻化的“不”用高音h,在其他声调前都不用高音,而用l和m,只有一个例外。上声使轻音变高, m是夹在高音和低音之间的过渡音高, h是两个低音之间的对偶音高。
    高升R和全降F实际上是音高m_h和h_l的变化过程。在“不快”和“不清、不来、不好”两组连调中“不”调尾的h和l,与可能补语中“不”的h和l (或上声前后的m),很明显是有对应关系的。
    轻音l是低音特征, h是高音特征。中音m不是轻音的特征,只是过渡状态。另外,用字母表示的音高是同一音节里的相对关系。它们与相邻音节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既不是对应相等,也不是毫不相干。T3_不_T4“找不到”的LhF写成LmF并无不可。
    从这种比较可以看出,补语里的“不”跟后字的联系比较紧。轻句一文指出,它用的是一种特殊的语调轻音。因为它总是轻读,所以就不象一般语调轻音那样明显保留原有调值了。促使它轻读的影响力,只能来自同一地位的那个“得”。这是语言系统纵向的规整力量(纵向指同类聚合关系)。轻句一文还提到,“·不”“没有语调重音的对立”“它有时可以不读轻音,但这时整个结构和意义都变了”,因此“又似乎应该把它归入结构轻音”。正是这种纵向的规整把“不”的轻音性质动摇了。它使我们熟悉的副词被迫带上结构助词的色彩。这是跟节奏变紧一起以它们互为因果来实现的。
    带“得”的两种动补词组在节奏上似乎是有差别的。表可能的补语不能扩展,动补词组整个节奏是紧的。但是即使在最简单的表程度的动补词组里,节奏上总是前紧后松的。此外句重音也有可能不同,这种可能性由语用条件决定。用+表示松,用-表示紧,它们的节奏形式大致是:
    

    可能补语:
    

    跑-·得 - 快
    

    看-·得 - 清·楚
    

    跑-·不 - 快
    

    看-·不 - 清·楚
    

    程度补语:
    

    (跑-·得)+ '快
    

    (看-·得)+ '清·楚
    

    我们现在还很难把这种节奏上的差别讲清楚,只能凭语感来把握它。我们注意到,两种补语的节奏感不一样,同时也注意到,表示可能和不可能的节奏并无明显区别。
    我们可以假设,跟那个“不”一样,表可能的“得”也是特殊的语调轻音。“得”没有“不”那种连调形式。按照假设,“得、不”原来的声调不同,因此不能单就音高变化不同来说,它跟同样是表可能的“不”有不同的前后组合关系,节奏关系不能支持这一点。但是我们也不能单用节奏关系相同来证明这一假设的合理性。因此林焘先生用音高来推断的,只是“不”跟后面补语的关系紧。
    关于“得”跟前面动词关系比较密切这一见解,林焘先生是用句式变换和方言例证来说明的。因为可能补语上很少放加强重音,整个动补只有一个句重音,构成的是个较小的节奏单元,“得”向前靠和“不”向后靠的节奏因素也就模糊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