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轻音与语义和语法

http://www.newdu.com 2018-02-10 北京大学语言学研究 沈 炯 参加讨论

    当我们说一种语音现象很明显的时候,主要是指它的离散成分很容易把握,一般并不指它的音理是否容易认知。离散成分是平常人都能把握的形式——在言语使用过程和语言教学中分别把握它。只要它能被把握,语音研究就可以在离散基础上进行,可以用文字或其他表音手段来列举语言样品,讨论问题就方便了。
    研究离散语音成分的方法属于语言学方法。对此,语音研究和词汇、语法研究使用的方法是一致的,只是层次不同罢了。在跨层分析中这种一致性尤其重要,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语音形式来考察词汇语法问题,也可以借助后者来考察语音问题。补轻和轻句两文的主要篇幅,是用轻音来考察句法结构具体问题的。两文从语言具有系统性的基本认识出发,用合乎逻辑的推理方法来剖析结构问题,是很严密的,也是十分成功的。
    (1) 趋向补语与轻音
    以下句式变换的比较是把轻音因素考虑在内的, 林焘先生使用的剖析方法也是语法研究中常见的方法。请看:
    
 
    A
    

    B
    

    C
    

    1.
    

    走·来
    ·轻
    

    走·过·来
    ·轻·轻
    

    走 过·来
    重·轻
    

    2.
    

    放·得 下
    走·不 开
    重
    

    拿·得 进 去
    写·不 出 来
    重 重
    

    拿·得 进·去
    想·不 起·来
    重·轻
    

    3.
    
   
    想 起·来
    重·轻
    

    #1中的“来”和“过来”是趋向补语, 它们通常都用轻音。加重语气后C是重轻格。 #1中嵌入“得”或“不”得到带可能补语的#2, 这种补语的语音标志是2A和2B里“下”和“进去”的位置上都用重音。1C和2C的补语加重语气后带有主要动词的意味, 所以跟3C作主要动词的“起来”形式相同, 都用重轻格。这里归纳出来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做下面的分析。
    
 
 
    D
    

    E
    

    F
    

    4.
    

    拿N·出·来
    ·轻·轻
    

    拿·出N·来
    轻__·轻
    

    拿·出·来N
    ·轻·轻__
    

    5.
    

    拿N出·来
    重·轻
    

    拿·得出N·来
    重__·轻
    
 

    6.
    
 
    拿N·来
    ·轻
    

    拿·来N
    轻__
    

    7.
    
 
    喝 水·来
    ·轻
    

    ? 喝 来 水
    

    8.
    
 
    看·见N·了
    轻__·轻
    

    看·见·了N
    ·轻·轻__
    

    #4中宾语“一本书”分别放在“出、来”的前、中、后三个位置上, “出、来”都用轻音。4D的双轻格是动宾的趋向。5D的重轻格是主语的连动成分。这里着重讨论4E的情形。4E中被宾语支解的“出来”很难说仍是一个成分, 应该是两个。从4E到5E的变换中, 只有“出”改用重音, 用1B和2B跟它们对比可以看出, 它原先是趋向补语。变换后“来”仍用轻音, 因此在原句里它不象是趋向补语。
    从4E、6E和7E的共性可以看出, 末尾的“来”是包括主语在内整体的趋向。从6E可以变换出6F, 而7E却没有相应的7F, 因此它们各有细微的差别。尽管有差别, 三种句式里“来”的形式和作用都是一样的, “它们放在句尾表示全句的趋向, 而且永远轻读, 性质已经接近语气词。”
    8E和8F的两个“了”作用不同, 各家也都不认为这里是宾语提前。4E和4F里宾语位置的变化跟8E和8F里一样, 因此也不必说是宾语提前。同样, 4E后尾“来”也没有死板的理由一定要处理成趋向补语。所以, 从实际性质出发把它看成语气词, 应该说是合理的。它有趋向语义, 但不是趋向补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