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方言学 >

香港词汇研究初探(3)

http://www.newdu.com 2018-06-25 华语桥 田小琳 参加讨论

    如果在分类的章目上再考虑一下逻列分类的原则,将同类事物并列,可能更方便读者查找。以现有的分类说,例如 “计算、工商业、称谓、人体”顺列下来,总感到不是同类事物的并列。十九项前后反映词义的和反映词类划分的也难以并列。词类中可将实词在前,虚词在后,依序排列。至于口语词对译本是一件难事,有的译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在所难免的。
    《广州话‧普通话语词对比研究》是曾子凡在他的硕士论文《广州话方言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修订出版。这本书与上述《对译手册》的不同处在于提升到理论方面进行对比。首先是对广州话方言词的研究。作者对方言词的调查下了很大功夫,除《对译手册》收集了8000多条以外,又继续收集了6000 多条,有多达14000多条方言词为例,可进行多方面的归纳分析比较,材料十分丰富。
    作者把广州方言词分为三类。一是古代用词,这些词在普通话书面语和口语中都不使用。二是普通话口语少用的文言词及与普通话用法不同的广州话单音词。三是广州话方言特有词(作者在书中对他所用的古代用词和文言词作了区分)。书中将研究重点放在第三类,又将广州话方言特有词分为五类:方言性的生活用词、方言性外来词、方言性忌讳彩头词、方言性缩略词和有音无形词等。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把广州方言词分为三大类,仍是采用与普通话词语对比的标准,着眼在普通话不用或少用或用法不同等方面,而不是摆脱普通话词语给广州方言词分类。这种分类法是从对比研究出发的。
    《对比研究》进而将 “广州话言词与普通话词语的比较”列为一章,分为十三节来细致对比分析,反映出广州话较普通话多保留文言古词、单音节词,二者词语的语体不同,有时同形异义,有时同义异形,且广州话多用方言性外来词,最后从构词方面又分类进行比较。可说是从多角度多层次来进行对比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归纳出许多带规律性的东西。只是仍感需从逻辑角度调整分类,以将纷繁的语言事实更高度地概括整理。
    对于曾子凡在粤方言词的研究及粤方言词和普通话词的对比研究,语言学家詹伯慧给予很高评价,认为这一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对推广普通话,对方言研究都很有贡献。笔者很同意这一观点,为社会实用的研究体现了研究的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
    四
    关于社区词的研究。
    近十年来,一些学者注意到,香港所用的一些词语在广州并不流通。这些词语和香港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联,反映出香港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以及香港人的心理。这类词有的研究者仍把它归为方言词,认为是香港粤方言特有的方言词;有的则把它称为文化词;笔者给它起了个新名字,叫 “社区词”。
    社区词是指在一定社会区域流通的词语,反映本社会区域的社会制度,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首先或主要在本社区流通。使用汉语的区域很广泛,在中国范围内,有内地、台湾省、香港(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地区。中国以外还有海外华人社区。如果社会背景不同,社区词则有相当的差异。
    笔者1985年从北京来香港定居,对于流通在北京和香港两地不同的社区词,有一定的语言敏感。1987年、1989年在参加第四届、第五届中国语言学会学术年会时,提交的论文是《香港流通的词语和社会生活》《香港词汇面面观》,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研讨香港词语和社会的关系,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文章所列举的词语反映香港社会面貌,所反映的事物、概念、思想是香港特有的。比如 “太空人”,指移民外国又要在外国和香港之间飞来飞去兼顾家庭和工作的人。 “石屎森林” “水泥森林”,比喻香港高层建筑物林立。 “夹心阶层”指家庭收入在每月港币30001-60000元之间,可以申请 “居屋”的人。 “打工皇帝”则指在商贸金融界的精英人才,他们一年向政府交纳的薪俸税金高达几千万甚至上亿元港币。 “金鱼缸”以比喻造词法容股票交易的中央交易所,等等,不一而足。这些词的构词法通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语的构词法没有什么两样。它们的含义则香港以外的人不易理解。
    也在1987年、1988年左右,笔者在香港大学语文研习所继而在政府有关部门开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十年来常用词汇介绍”,一共十讲。内地流通的政治、经济、文化词语,在香港也不流通,是内地特有的。直到1997年3月,还在公务员培训处作了题为《中国内地常用政治词语、经济词语介绍》的讲座。
    笔者多年来注意搜集这类词语,归纳整理研究,并与同行不断研讨,吸收同行的意见,至1993年8月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发表了《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和教学浅议》一文,以内地和香港分别流通的词语为例,分析政治、经济及生活词语与社会的密切关系。至同年12月香港国际语文教育研讨会上,提交了《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一文,认为有必要对香港社会流通的和社会背景关系密切的词语命名,提出 “社区词”的新名称、新概念,并将它与文言词、方言词、外来词并列,成为一般通用词的构成成分。1996年8月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发表了《社区词》一文,从各个不同角度界定社区词并给它定位。笔者的观点引起学者热烈研讨。有的学者表示赞同,不少学者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进行补充,也有分歧的意见、批评的意见。反映了学者对社区词研究的关注,也反映了这项研究工作还不够成熟。
    所以给这类词定名为 “社区词”,是借用 “社区”一词,扩大它的词义,来泛指某一特定的社会区域; 且 “社区词”是三音节词,可以和文言词、方言词、外来词并列。从逻辑上说,社区词反映词语和某社会背景的关系,文言词语反映和历史的关系,方言词反映和地域的关系,外来词反映和外族外国语言的关系。各从一个角度来说明本身和一般通用词的关系。
    眼下还未见到系统的《社区词词典》。郑定欧主编的《香港辞典》是一部中小型百科性综合辞书,为了解香港、研究香港的读者提供了香港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旅游、文化、社会、方言等多方面的资料,收辞目2000余条。其中不少是香港特有的社区词,可作为研究社区词的可贵材料。
    进一步研究社区词,还需在以下几方面着力。首先是社区词可运用的范围。在台湾省、香港、澳门流通的社区词可以算是社区词,在内地有没有 “社区词”这个概念?是否因为内地面积大、人口多,所流通的反映政治、经济等情况的特定词语就不算是社区词了? 第二,香港社区词和香港粤方言词如何划界,以什么标准来准确区别这两类词?第三,穷尽列出香港社区词,编纂《香港社区词词典》。
    以上三方面的介绍,准确来说是 “香港词汇研究举隅”,所以用 “初探”标明。不当之处,就正于各位方家。
    参考文献
    1.香港中国语文学会《词库建设通讯》(总第1期—第11期)。
    2.《广州话•普通话口语词对译手册》(增订本),曾子凡,香港三联书店,1993。
    3.《广州话•普通话语词对比研究》,曾子凡,香港普通话研习社,1995。
    4.《香港辞典》,郑定欧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1996。
    5.《语文和语文教学》,田小琳,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6.《现代汉语词典》,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1996。
    7.《香港方言和普通话》,李新魁,香港中华书局,1988。
    8.《广州话方言词典》,饶秉才,欧阳觉亚、周无忌,香港商务印书馆,1981。
    (刊于《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