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4日下午3:30,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吴为善教授应邀来我院进行讲学,也是我院语言学第三次沙龙。对外汉语学院303会场座无虚席,会场气氛热烈。吴为善教授的讲学题目是《最简单的最值得说,最值得说的最简单——汉语韵律句法研究的起点和潜力之一:双音化》。 讲座开始,吴教授就简单明了地说出汉语的韵律句法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是句法语义决定韵律,而不是韵律决定句法语义。双音化意义重大,本次讲座主要是从双音节两个大的方面展开,一是层级单位体系中的“枢纽”效应,二是词法构式成型中的“整合”效应。 汉语的双音化现象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从历时的、动态的观点来看,汉语的双音化具有双重效应:不但在汉语层级单位体系中具有“枢纽”效应,同时也在汉语词法构式成型中具有“整合”效应。在为时两个小时的报告中,吴老师主要从以上两个方面对汉语中的双音化现象展开论述。 首先是层级单位体系中的“枢纽”效应。从词这一级单位看,吴老师认为在汉语中复合两字组从松散到凝固是一个连续体,要将词和短语完全分离开来是不现实的。从句子这一级单位看,词和短语是“构成”关系,体现了“量”的大小;而词、短语与句子是“实现”关系,体现了“质”的差异。就汉语的层级单位而言,汉语中语言的基本单元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单字”。而双音化就是两个“单字”的组合,以“外松内紧”为韵律特点。因此,双音化的形式构成了“复合两字组”,一方面,在双音韵律框架的作用下,内部逐渐融合,词化后成为“复合词”;另一方面,通过扩展的手段构成“组合短语”。由此,“复合两字组”在汉语层级单位系统中产生了“枢纽”效应。 其次是词法构式成型中的“整合”效应。吴老师强调双音化绝不仅仅是两个音节的缀合,而是“复合两字组”内部的整合产生1+1>2的效应。对此,他进一步提出了问题:汉语的双音化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又对汉语的语义、句法产生了什么影响?随后从泛化、转化、类化、弱化、分化、强化六个不同的角度对双音化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对双音化的这六个方面进行论述的过程中,吴老师列举了汉语事实,引用了相关论作,对目前学界尚有争论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也留给了老师和同学们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最后,关于汉语的韵律句法研究吴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汉语韵律句法研究的宗旨是“基于韵律形式,重在句法解释”。此外,他指出目前学界存在“韵律制约句法”的偏见,他认为韵律与句法之间应当是协调互动的关系。 在吴教授讲解结束之后,各位在座的老师同学提出了许多问题,吴教授都一一进行了耐心解答。虽然讲座结束了,但大家都恋恋不舍,纷纷与吴教授合影留念。原计划一个小时的讲座,两个小时还未结束。作为本院的资深教授,吴教授一直关心和支持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关心着沙龙的建设发展,鼓励大家在语言学领域有所作为,沙龙形式很好,希望以后也多参与学院沙龙建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