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心理孤儿和孤儿心理——评《别丢下我》

http://www.newdu.com 2017-10-11 未知 未知 参加讨论

《别丢下我》里的一切都是由那张婴儿照片开始的。 
      作者在康奈尔大学网站上发现了淘气可爱的婴儿照片,经调查发现,原来这孩子名叫是个“实习婴儿”,由当地孤儿院送到康奈尔大学的家政学系的“育儿实习房”,供大学生上家庭管理课时当教学工具。在此期间,这个活生生的婴儿就由她们轮流照顾。康奈尔大学的育儿课程一直持续到1969年,但它不是唯一一个开设此类课程的学校。在搜集《别丢下我》这本书资料的过程中作者了解到,当时美国各地到处都有类似的婴儿项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国有成百上千的婴儿一生下来就由多个母亲照顾。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育儿方式似乎对家政学学生和婴儿都有好处。婴儿被送回孤儿院之后,就会成为被领养的首选对象。但是,至少有一件事情曾经引起全国范围的关注,那就是伊利诺伊州的一名儿童福利院负责人曾对这种育儿方式的影响提出质疑。为了探究其中的原委,便有了《别丢下我》这本书。 
     已婚女贝蒂在丈夫上前线期间产下了一个私生子,这个叫亨利的男孩,尚未睁开双眼,就开始了从孤儿院到家政学校的辗转旅程。每一年,家政课堂的毕业生们离开,每一年,他的新“妈妈”们又重新到来。亨利以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才会让那些围绕在他身边的母亲们抛下他离去,知道长大后才知道,他只是“实习婴儿”,一个道具,一个教学模特,一个没有家的人,一个连亲生母亲都不愿意要的可怜虫,残酷的现实让他不仅是个孤儿,而且终生成为心理孤儿,无法摆脱;另一方面,这种不幸也扭曲了他的性格,让他对于一直爱他、照顾他、视同己出的家政教师玛莎态度冷淡、恶劣,直到玛莎临死前,亨利才醒悟,世界上最爱他的人将要不在了。 
     在《别丢下我》中,尽管作者并没有对弃婴和“实习婴儿”进行评价,但通过对亨利几十年的成长历程的描述,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这些人骨子里的孤独、恐惧和不安,他们的生命本身注定有缺陷,被遗弃的真相总有一天会被他们知道,成为他们心灵永远不能痊愈的伤。也就是说,每个孤儿其实都是心理孤儿,孤独心理、自卑心理、逆反心理以及自私心理等,都是他们对外界的反应,他们认为整个世界都抛弃了他们,没有什么可以信赖,因此更可怕的恶性循环便是,有人要去补这个缺陷,让他们感觉到家的温暖,他们也很难相信。所以,“实习婴儿”或许从正常人角度看是很完美的,但真正站在一个弃婴的成长角度看,还有很多地方并不完美,尤其是在心理的关爱上,是一个空白,以至于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很难有正常的、良好的心态。 
     《别丢下我》虽说是写孤儿,但亨利的成长过程其实正是每一个都市人的心路历程,而亨利的巨大的孤独感、不安全感以及自私心理,也是每一个没有得到家庭的温暖,没有得到足够的双亲的爱,或者没有学到成人如何关心他人的都市人的行为。其实,这个世界上不仅仅孤儿们,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存在孤儿心理。世界如此寂寞而绝望,我们却要挣扎着寻获真爱,因为幸福就是这样,不是拥有,就是失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