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阅读指导 >

激发埋藏在儿童心中的哲学种子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家庭学校:儿童与哲学 刘晓东 参加讨论

    不同专业的人士对儿童哲学的内涵和外延的把握是不同的,但对它的理解一般不会超出以下三种概念:儿童的哲学 (children's philosophies)、童年哲学(philosophy of childhood)以及儿童哲学探究课程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
    儿童哲学是什么
    在汉语的表达习惯中,儿童的哲学也可以省去 “的”字而被称为儿童哲学。儿童的哲学的定义有些复杂,它本身有一些隐喻、诗性和模糊的性质。年幼儿童缺少反思性思维,往往并未意识到自己有一套正在生长并不断变化着的世界观或哲学。儿童的哲学可以界定为儿童关于世界 (即常说的宇宙人生)的观念,既包括儿童的好奇、困惑、探究,也包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与阐释。哲学在儿童时期是像涂鸦那样自然产生的,儿童的哲学是一种自然的活动,否定了这一点就否定了人类哲学产生的自然背景。
    再说说童年哲学。在西方,童年哲学在哲学学科内的地位近年来已经逐步被认可,被视为与科学哲学、历史哲学、宗教哲学等学科类似的哲学分支。马修斯对童年哲学有特殊的贡献,他著有 《童年哲学》(1994)一书,为童年哲学建构了一个初步的理论框架。童年哲学主要研究以下问题:童年的概念、童年的历史、童年的比较文化研究、儿童观、儿童的权利、儿童的艺术、儿童的社会地位、儿童认知和道德发展的理论流派等问题。作为具有对偶关系的概念,童年与成年对应,儿童与成人对应。童年最直接的载体是儿童,尽管成人也有童年,所以,童年哲学亦可另名为儿童哲学。
    在我国,人们常说的儿童哲学并不是儿童的哲学或童年哲学,而是美国哲学家李普曼提出的儿童哲学探究课程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这一英语名称似可直译为 “给儿童的哲学”,也可译为 “儿童哲学探究”。儿童哲学探究课程产生于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的美国,当时,随着越战 (美国对越南的战争)的逐步升级,美国公众对越战的正当性与必要性等问题进行了激烈辩论,其辩论的质量让李普曼大为不满,他认为这说明了一个事实:到大学再教逻辑为时已晚。于是他打算教10—11 岁的儿童学习逻辑。再后来,为了配合从幼儿园到中学 12 年的哲学探究计划,李普曼及其同事创作和出版了一系列儿童哲理小说和教师手册。于是儿童哲学探究课程羽翼渐丰,迅速影响了新泽西州,进而遍及美国乃至其他国家和地区。 
    儿童读经运动与哲学探究课程背道而驰
    目前,儿童哲学探究课程在我国逐步受到教育机构的青睐。我们这个民族具有浓厚的经学思维的教条主义的传统,儿童哲学探究课程鼓励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鼓励发现和批判,让小孩子从小避免经学思维的影响,学会批判性思维,这是民族文化改造的重大环节之一。但是,儿童哲学探究课程本身应当是儿童本位的,其天职是为本来就是探索者和思想家的儿童表达其探究天性提供教育条件。儿童哲学探究课程的直接目的并非弘扬传统文化,也非提升民族竞争力,而是帮助儿童充分进行智慧探求。提升民族竞争力只是儿童哲学顺理成章的结果,是必然的副产品。如果儿童哲学探究课程其直接目的就是提升民族竞争力或弘扬传统文化,那么儿童便又沦为工具,成为成人社会工具理性思维的受害者。
    哲学是好奇、探究,是追求理解,不是记教条、背格言。然而从 20 世纪 90年代中期开始,海内外华人世界掀起了儿童读经运动的热潮。儿童读经运动公然要求儿童甚至是托儿所、幼儿园的幼童死记硬背古代经书 (古代哲学著作),可见,儿童读经运动与这里所说的哲学探究课程是背道而驰的。
    儿童的哲学这一概念是流动的、燃烧的,它在儿童主体那里运动着、发展着。就像哲学在其发展历史上曾包容混沌初开的众多学科一样,广义的儿童的哲学可以涵盖以下几个领域:儿童的科学、儿童的伦理学、儿童的艺术、儿童的宗教、儿童的文学等,也就是说,可以涵盖儿童的整个精神世界。儿童哲学探究课程应当尊重儿童的哲学这一概念的 “流动”特点 (发生学特点),也就是说,儿童哲学探究课程本身应当跟随儿童的哲学一揽子问题的发生而发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