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汇学 >

香港社区词研究(2)

http://www.newdu.com 2018-06-04 华语桥 田小琳 参加讨论

    澳门自1999年12月回归中国,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之前在葡萄牙之殖民统治下四百多年。由于葡语、日语、英语对澳门语言之影响,以及粤语和普通话之流通,形成澳门多语的特殊现象。在行政、立法等部门,近一百五十年来,葡文一直为正式语文。回归后,才真正树立了中文的官方地位。澳门临近香港,很多社区词是互相流通的,但澳门社会有自己的特点,同时具有澳门社区词。例如,“蓝禀”指市民向政府机构投递信件用的蓝色单行纸。“入网”指进入免费教育网。“饮可乐”指警员违规受处分。“行为纸”指刑事纪录证明书。
    “人情纸”是政府机构表示批准申请的文件。“社屋”即“社会房屋”,是政府向穷人提供的几乎免费的房屋。“蛊惑狗”指在跑狗场被人喂食药物、出赛时跑得特别快或特别慢的狗只。此外,澳门博彩业兴盛,有关的词语自然成为一个系统。例如“荷官”、“牌官”、“艇” (牌官与荷官之间的联络人)。“打老虎”、“码仔”、“泥码”、“黑庄”等等。不会赌博的人,便不知其义。
    但在澳门,博彩业的词语就会相对比较流通。
    再看看中国以外,新加坡的例子。中国内地有“居民经济实用房”,香港有“公屋”、“居屋”,台湾有“社屋”、“国宅”( 即 “国民住宅”),新加坡则有“组屋”。不同社区所用的以上词语,概念内涵不尽相同,含意有交叉的地方。“组屋”是新加坡政府建屋发展局建造的居民住宅,政府资助低收入家庭和年轻夫妇购买组屋。组屋是新加坡的建设成就之一,八成以上的新加坡人住在组屋,参观组屋是旅行团的节目之一。“组屋区”是由一座座组屋所组成的,大抵相当于香港的“屋、屋苑”,内地的“新村、小区”之类。其它的例如,“三合一家庭中心”,即托老、托儿、托幼的三托中心。“限制护照”,即 “大马护照”,是新加坡人出入马来西亚的旅行证件,等等,不一而足。在汪惠迪编着的《时代新加坡特有词语词典》所收的1560条词语里,其中新加坡特有的词语应为新加坡社区词。
    由上述列举的各个社会区域所流通的社区词来看,社区词不是方言词,虽然各个社区地域划分也不同,但社区词的差异,不是来自地域,而是来自社会形态。我曾作过一个通浅的说明,香港、澳门和内地的广州,因地域关系,同属粤方言区;但作为社会形态来划分,则可分为三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社区词。广州和上海、北京,分属三个方言区:粤方言区、吴方言区、北方方言区;但同属中国内地的社会形态,有共同的社区词。
    关于社区词的命名,有的学者指出目前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多用 “社区”指城市内的一个居住区域,范围很小,是否将 “社区词”改叫为 “区域词”。我想还是不妥,因为方言词就是因为地域不同而形成的,叫 “区域词”和“方言词”容易混淆,这个概念的命名,一定要包含“社会”的内涵在其中,所以“社区词”是社会区域的简称。翻查《应用汉语词典》(1110页,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社区”的意思是“一定的地区社会,特指街道办事处或居民委员会活动范围内的地区”。再查《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116页,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社区”的意思是“社会上以某种特征划分的居住区:旧金山华人社区”。我想“社区词”正用的是这两本词典里解释的基本意义。现在常把“社区”用为指代居民小区,这是这个词的特指意义。
    由目前各社区产生的社区词来看,社区词多用汉语的通用语素构词,不似方
    言词,一部分还可用方言语素构词,用方言字记方音,写出来其它方言区的人根本不认识,例如粤方言字“冇、乜、、、咁、、”等。正因为社区词用通用语素构词,因而具备了互相交流、互相吸收的一个条件。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即使不同社会形态,也会很快了解语言词语中存在的差异情。在交流中,毕竟大家熟悉的共同词语是绝大多数,可以尽量避免或少用对方不熟悉的词语,如果要用,可略加解释,彼此很快就沟通了。其实,要看你的工作需要和什么人打交道。要和内地人联络,就要学些内地的社区词;要和香港人联络,就要学些香港的社区词;彼此交往起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感觉上就亲切得多,思想感情得到交流,事情办起来就容易成功了。
    (二)
    看香港近代的社会形态,1997年7月1日是个分界,之前受英国的殖民统治,之后回归中国,主权归中国所有,但实行 “一国两制”,即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在经济方面始终由市场机制主宰,据报导,在国际上极具影响力的美国传统基金会年底发表的 “二OO二年经济自由度指针”,香港连续第八年获选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可见回归后,并未改动香港的自由经济制度。这种社会背景,对香港人的语言生活也有积极的作用。比如,香港人接受中西文化教育,见多识广,勇于开创新局面;英语水平较高,和国际上交流容易接轨;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经商的灵活头脑,常常反映在本地社区词的组造上。根据我从香港中文报刊上收集到的上千个社区词来分析,香港社区词的特点可以从内容来源方面和构词特点两个方面来看:
    一、内容来源方面:
    香港社区词反映香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各方面的事物和思想形态。
    1.从政治方面看,反映本地政治架构的词语很多,体现香港社会形态特征。这方面包括香港回归中国前后的政府机构和官职的专有名称,各政党、社会团体的专有名称,政府政策的特定用语,也包括表示不同阶层名称的固定词语。例如:港督、总督、布政司、律政司、特区首长、政务司、财政司、政务职系、政务主任、廉政公署、纪律部队、驻港部队、太平绅士、民主党、自由党、民建联、港进联、民协、草根阶层、夹心阶层、弱势团体、弱势社群、负资产人士、中产阶级、平民、富豪、超级富豪、直通车、直选、间接选举、白纸草案、蓝纸草案、自由港政策、居留权等。2002年政府架构改革实行高官问责制、三司十一局,又出现一批政府机构和官职名称的新词语。以上这些政治架构方面的词语是香港社会特有的。个别的在其它社区也通用,例如:弱势团体、弱势社群。
    2.从经济方面看,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 “银行多过米店”,这一社会特征反映在有关金融股票内容的词语很多。由于买卖股票、期票、外汇、黄金等深入家庭,所以这一类语词在香港并不是专业行业用语,而是十分普及的一般词语。例如:恒生指数、恒生综合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恒生中国内地综合指数、创业版指数、蓝筹股、红筹股、国企股、二三线股、地产股、能源股、垃圾股、毫股、牛市、熊市等。
    3.从文化教育方面看,香港既保留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吸收西方各国文化,常说香港是中西文化荟萃的城市,反映出这个商业社会思想开放的特征。例如: 两文三语(书面上指中文、英文,口头上指英语、粤语和普通话)、母语教学(中文教学以粤语为教学语言)、专上程度、语文评核、优才计划、康体艺术、主流文化、百报城、专栏文化、八卦文化、八卦杂志、无厘头文化、即食文化、四大天王、十大中文金曲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影后、三级片、香港小姐、亚洲小姐、华裔小姐、世界小姐等。
    4.从意识形态方面看,社区词中有不少表示积极取向的词语,含有敦促、鼓励的意义,还有的词语反映香港市民爱做善事的优良品质,包括有影响的慈善机构的名称。例如:东华三院、保良局、仁济医院、义工、善老、善长、善款、慈善骚、公益金、公积金、强积金、强医金、毅进计划、展翅计划(也是比喻造词) 、伤健人士(较 “残疾人士”、 “伤残人士”更富积极意义)。
    有的社区词还由电影、电视连续剧中选取人名或片名,作某类人或其它事物的代表,显示了香港本地娱乐媒体在大众中的作用。例如:阿灿、表叔、表姐、教父、省港旗兵、小强(,即蟑螂)。
    5.其它方面,社区词中也有不少黄色架步及黑社会用语,反映了这个社会中的另一个角落的情景。例如,有关黄色架步一类的词语有:红灯区、一楼一凤、凤楼、凤姐、北姑、鸡窦、鸭店、出街、买钟、纯粹租房、时钟酒店、性工作者等。有关黑社会一类的词语有:三合会、新义安、14K、保护费、班马、白纸扇、斋坐等。在词汇学中列明的“黑话”,在港澳报纸上时时可搜集到这类语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