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概念化分析工具的引入 认知语义学对意义研究的基本立场是非简化主义:“一个表达式的意义不能简化到只对被描述的场景作客观的刻画。概念化者如何选择性地视/识解情景并如何根据表达目的来描述场景对语言意义同等重要。”由此,认知语义学认为意义是“内容和视/识解两者的功能”。认知语义学对意义研究的最大理论贡献在于,区分并探讨了多种视/识解概念化方式对意义构建和生成的决定性作用。 认知语言学家Talmy。资料图片 认知语言学家Talmy把视/识解看成是意象系统中的一个次系统,他区分了四类主要的视/识解操作方式:结构性图式化、视角调配、注意力分配及力动态。认知语言学创始人之一Lakoff则把理想认知模式如隐喻、借代、范畴化、原型和意象图式转换看作几种不同类型的视/识解操作方式。Talmy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把完形心理学中的图形—背景区分引入了认知语言学,研究复合句中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此后,Talmy又进一步发展完善了这一观点,提出了图形—背景关系理论。图形—背景关系可用来解释某一移动或方位事件中在空间上相关的两个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图形指的是一个移动的或概念上可以移动的实体,背景指的是一个参照实体。图形的路径、位置或方向依据背景而得以确定和描述。 认知语义学对多种概念化分析工具的引入和探讨,打破了意义研究的“平面化”传统,开创了“立体化”意义研究的先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