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义学把语词的概念内容(即意义)等同于概念化。兰盖克将其区分为两类:一般性概念化和基于表达目的的概念化。两者的区分在于:前者是一般性的人类认知能力,而后者是一种特定的、与语言表达相关的概念化,它等同于语言意义。 传统上,概念被看成是一个具有相对恒定之内在语义特征的常项。这可能导致将概念思维简单化、平面化、模式化和机械化,严重阻碍思维创新。认知语义学诸多意义分析工具的引入,深化了关于语义范畴和概念复杂性的理解。 为语义学核心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 语义学致力于解决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二:意义是什么?意义的生成机制是什么?不同的语义学分支学科给出的答案各不相同。认知语义学的回答是:意义是语言的概念化,其生成机制源于各种视/识解心理操作。 认知语义学把语词的概念内容(即意义)等同于概念化。兰盖克将其区分为两类:一般性概念化和基于表达目的的概念化。两者的区分在于:前者是一般性的人类认知能力,而后者是一种特定的、与语言表达相关的概念化,它等同于语言意义。前者是后者的上位概念,后者是前者的一部分。前者是个极其宽泛的概念:“我们心理经验的任何一个方面都能被称作概念化……包括直接经验:感知经验、运动经验和情感经验。再者,还包括在所有这些维度上的语境理解:物理、语言、社会和文化语境。”后者是一种特定的“为表达目的服务的概念化,与语言传统相一致”。 为解释语词意义的生成机制,认知语义学把事件中的概念化者视角纳入到意义的构建和描述之中,并因此把意义的生成机制归结为 “主体性视/识解”这一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能力。兰盖克指出:“视/识解就是我们用不同方式感知和描述同一情景的能力。”即人们的经验被以多种方式构想的过程。视/识解关系指的是语言使用者与其以某种可能方式所概念化的情景之间的关系,涉及焦点调整和注意意象系统。认知语义学研究建立在此能力基础之上。视/识解作为一种理解和建构概念结构的能力,其存在意味着意义绝非静态的,而在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主观构建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