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文化是一种文化存在形式,而文化双语则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前者究其实质而言属于人类文化的范畴,而后者仅仅是人类文化众多表现方式中的一种。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交际的主要手段,也是个体心智活动的主要工具。从文化史的角度考察,可以看出语言的发展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民族语言就是民族文化独特的符号象征。 双语文化的形成及其内涵 民族间语言文化的交流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渐进过程。在多民族聚居区,语言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过程表现得稍为明显。由于各民族长期居住在同一地区,客观的生活需求决定了不同民族间语言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在此过程中,他们中间不少人都能根据不同的环境、交往对象以及交流情景,分别使用两种民族语与人交往。此时,民族聚居区开始出现双语人。当操双语者越来越多时,双语社会(双语区)便逐渐形成,而双语现象也随之出现。 所谓双语就是指生活在双语区的个体能够同时或交替使用两种语言在不同的民族间交往。而双语的定性研究中,双语更多被界定在双语者对双语运用的熟练程度层面。它要求操双语者对第二语言的运用能够达到和母语一样的熟练程度,并能够在任何场合同样有效地使用其中任何一种语言。因此,个体需要具备同样熟练地使用两种语言系统的能力,这是双语形成的充要条件,并为文化双语及其双语文化的形成提供了语言环境。 语言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主要力量,我国民族聚居区的双语现象形成了独特的双语文化。对我国民族地区双语现象的历史考察,可以发现双语文化形成的历史条件,如不同民族间经济政治等方面交流的现实需求;双语社会(双语区)的出现等。特别对不同文化的学习是双语文化形成的关键性因素,而和谐的语言文化环境是其主要保障。 国外有关双语文化定义的标准可以说是大相径庭。在《国际文化百科全书》中为双语文化定义的最低必要标准如下:它是一种在教学的某些过程中至少使用两种教学用语的教学法,教学中两种语言不一定同时使用,不必要在同一学期内使用,而是在各年级连贯地使用两种语言。而在《文化词典》中又提出:双语文化是培养学生能同等熟练使用两门语言的文化,每门语言的课业几乎各占一半。国内学者的观点有以下几种:双语文化是在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的文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双语教学是这个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透过国内外对双语文化的界定可以看出:双语文化被限定在学校双语教学的层面,重点在于对双语的熟练掌握和使用,并进而将双语的运用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很显然,这是一种狭义上的双语文化,排除了以其他形式存在的双语文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