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高原人才立新功 古老文字展新颜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科技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编者按 为进一步了解西藏地区科技人才工作的情况和需求,科技人才中心今年3月和7月两次赴藏,与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共同对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对象进行调研,深入了解他们的成长发展过程和创新经验成果,挖掘其在艰苦环境下攻坚克难的宝贵事迹,以及所在单位在人才培养、环境营造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
    藏文,被称作“写在世界屋脊上的文字”,创始于吐蕃王朝立国之君松赞干布时期,记载和传承着藏民族悠久的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藏民族至今最基本的交流工具。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古老文字正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西藏大学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作为西藏地区唯一入选2013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的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其独有的发展模式,展示了西部高校在特殊的地域条件下苦练内功的成果。
    占领藏文信息技术制高点
    “在西藏,岗杰藏文系列软件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普遍应用,‘岗杰’二字,汉文取意雪域之眼。”作为西藏大学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的主任与研发团队核心成员,格桑多吉指着墙上的宣传栏,介绍着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自2006年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和一系列研发产品,欣喜而自信。
    西藏大学是西藏自治区所属的综合性大学,同时也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3年列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学校立足西藏,服务西藏,以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开放办学、持续发展”的办学思路,突出民族文化和高原科学技术两大特色学科群建设,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与水平,凸显了西藏大学极具特色的高原办学思路。
    “藏大很多学科是应西藏发展需求而诞生,藏语计算语言学就是由此而来,这种将高原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融合的交叉学科的衍生和发展,是我们有别于内地高校的独特之处,也是我们的发展方向。”西藏大学副校长欧珠教授坦言。这位从国外学成归来的藏族学者,秉持着科研立身的信念,在藏文信息化领域耕耘了十几个春秋,带领其科研团队,将藏语言文字特点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开展了藏文字符编码、藏文字库、输入法、操作系统、上网软件及办公软件等一系列技术和产品的研发。
    这个由37人组成的藏文信息技术研究团队,相继承担了科技部“973”前期研究专项课题等2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同时搭建起了高层次科研平台, 2007年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被教育部批准为“藏文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11年被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为“藏文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担子越重,骨子里的“老西藏精神”越发闪耀光芒,在近10年坚持不懈的研究探索中,团队突破了多项藏文信息关键技术,取得多项国际、国内领先的技术成果,研发出“跨平台藏文输入系统”等10余项基础和共性藏文软件,编制了GB16959-1997《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藏文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等8项较为完备的藏文信息处理国际/国家标准,由此率先占领藏文信息技术领域的制高点,缩短了我国藏族地区与内地之间的“数字鸿沟”。2011年2月14日,依托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开展的“藏文软件研发与推广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西藏大学第一次获得这一国家奖,也是藏文信息化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说到藏文编码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确立,西藏大学功不可没。研究中心主任格桑多吉解释说,“信息处理最关键的是标准。藏文被微软定义为复杂文种,是不同于英文等一维文字的二维文字,字形结构均以一个字母为核心,其余字母以此为基础或前后横向附加或上下纵向叠写,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字表结构。”如何结束藏文万“码”奔腾的混乱局面,研制真正意义上的藏文编码标准成为当时亟待攻破的难题。1997年,在藏语言、计算机、信息技术标准专家的共同努力下,西藏大学参与制定的《信息交换用藏文编码字符集(小字符集)》国际标准战胜了美国、英国、印度等国家制定的编码提案,通过了国际组织严格的审核程序,使得藏文成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字中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文字,同时意味着中国作为藏文字的故乡,维护了语言文字的主权地位。在随后的发展中,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逐步建立了完备的藏文信息处理交换标准体系,这些标准使藏文和梵文转写藏文字符的覆盖率达到99%,突破了转写过程中的处理、交换、共享、输入、显示等藏文信息处理核心技术,使我国牢牢掌握了藏文信息处理的主导权。“在2012年中国大学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的排名中,西藏大学以两项一等奖与北京邮电大学并列第一。”格桑多吉自豪的说道。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藏文软件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一直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九字真言”与“7+1模式”
    西藏大学不但将培养人才的理念与方式体现在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更多的是发挥其示范作用,辐射全校。对所有藏大学生的培养同样坚持着对民族文化特色的传承。在欧珠副校长看来,立足本地特色、促进民族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西藏大学培养学生的目标。
    “藏大毕业的学生,其就业的最大特点是服务于西藏的基层,并且可以很快适应基层环境,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究其原因,得益于西藏大学一直以来坚持的育才理念,即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欧珠副校长笑称其为“九字真言”。由于西藏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政治敏感性,因而育人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在政治上靠得住,将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校园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营造和谐友好互帮互助的愉快氛围,不论学生来自内地还是本地,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在育人方式上,除了通常意义上的各学科理论基础教育之外,各类实践丰富深入,不仅包括去往各大企业的社会实习,也涉及通往学术道路的科研尝试,与内地“深、专、尖”的人才培养理念不同,西藏地区对于人才能力的要求更加多元化,因而“用得上”的复合型人才便在劳动力市场上“适销对路”。然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工作环境与条件相较内地非常艰苦,这些不利因素都使得“留得下”成为西藏大学乃至整个西藏地区最关心、最期望也相对欣慰的育才成果。
    “把科研活动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来推进,是我们一直坚持的人才培养模式”,格桑多吉向随行人员介绍,针对藏文信息技术领域,西藏大学自2002年起在本科生中开设了一系列课程,2005年开始培养藏文信息技术方向硕士研究生,同时在本科生中遴选专业好、具有较好培养潜力的学生参与项目研发,鼓励其承担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参加各类全国性专业竞赛。在西藏大学的会议室中,陈列着各式奖杯和奖状——第二届中国大学生原创动漫大赛优秀动画作品奖,第六、七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二等奖,第十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藏语计算语言学在2013年作为西藏大学的新增博士学位授予点,立项建设中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方向,并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家的验收,从而完善了藏文信息技术领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三个层次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依托藏文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的“计算机及藏文信息技术”教学团队,也在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除了建设“自身造血系统”以外,发展“外在输血管道”也成为西藏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另一种特色方式,即通过援藏培养创新人才,“7+1模式”不断深入完善。欧珠副校长进一步介绍说,“自2010年10月以来,教育部组建了新一轮高校团队对口支援西藏大学,我们与北京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河海大学以及华南师范大学等7所援藏高校共同签署了《新一轮高校团队与西藏大学关于建立西藏‘7+1’研究生培养基地合作协议》及《新一轮高校团队支持和参与组建‘西藏大学西藏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协议》。”例如,通过聘请这些支援高校高端师资的渠道,将各对口支援高校相关学科领域的高端人才聘请为西藏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帮助加快博导队伍的建设步伐。同时,通过对口支援,持续增强西藏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自身造血”功能,努力探索对口支援视野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与新途径,为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