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高诱《淮南子注》中的动结式研究(11)

http://www.newdu.com 2017-11-21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 宋亚云 参加讨论

    [26]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M].蒋绍愚,徐昌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7]志村良治.中国中世语法史研究[M].江蓝生,白维国,译.北京:中华书局,1995.
    [28]李平.《世说新语》和《百喻经》中的动补结构[M]//语言学论丛:第14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9]梅祖麟.从汉代的“动、杀”“动、死”来看动补结构的发展[M]//语言学论丛:第16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30蒋绍愚.汉语词汇语法史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1]刘承慧.试论使成式的来源和成因[M]//国学研究:第6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2]刘承慧.汉语动补结构历史发展[M]台北: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2.
    [33]石毓智,李讷.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形态句法发展的动因和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4]石毓智.汉语发展史上的双音化趋势和动补结构的诞生[J].语言研究,2002(1):1-14.
    [35]曹广顺.试论汉语动态助词的形成过程[M]//汉语史研究集刊:第2辑.成都:巴蜀书社,1999.
    [36]曹广顺.汉语结果补语产生再研究[M]//曹广顺,遇笑容.中古汉语语法史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6.
    [37]魏培泉.论中古汉语的使成结构[M]//中研院史语所集刊:第71本第4分册,2000.
    [38]赵长才.汉语述补结构的历时研究[D].上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
    [39]刘子瑜.汉语动结式述补结构的历史发展[M]//语言学论丛:第13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0]刘子瑜.《朱子语类》述补结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