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德国汉语教学走过三百年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人民日报 管克江 敬 宜 参加讨论

    推开厚重的木门,走进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德国汉语教学三百年”展览正在这里举行。墙上12张海报图文并茂,生动再现了德国汉语教学史上的一幕幕精彩瞬间。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董琦对本报记者表示,语言是心灵的钥匙,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语言是第一步。越来越多的德国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学习汉语,反映出他们渴望了解中国的热切心理。近年来德国不少孔子学院主动走出教室,呼应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效推动了中德民众心灵间的沟通。
    从“异国语言”向“世界语言”发展
    “德国汉语教学三百年”是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2013年启动的常设德文展览,曾在德国布伦瑞克、汉诺威等多地巡展。今年该展览第一次被翻译成汉语。
    资料显示,德国的汉语教学起源于对中国国情的研究。早在17世纪时,德国大选帝侯弗里德里希·威廉为了与中国通商,搜集了大量关于中国的资料并聘任东方学家穆勒开展研究。穆勒学会用拉丁文作“拼音”来标注汉语发音,并发现了汉语拥有不同声调这一特点。此后,欧洲对中国知识的需求程度逐步提升。德国思想家莱布尼茨靠他人的记述出版了《中国近事》一书。他说:“在我们看来,我们创造了如此高雅的文明,但谁相信在这个地球上还有个民族,具有同样甚至更加文明的生活制度?”
    柏林大学于1832年开始教授汉语。汉学家们不再满足于故纸堆中的想象,决定亲身前往中国了解社会民情。作为德国汉学家中到中国实地考察的第一人,卡尔·弗里德里希·诺伊曼认为,汉语有其唯一性和特有的文字系统,这种图画文字简短而精炼,与中国社会的变革存在密切联系。1892年,柏林大学东方语言系成立,现代汉语教学逐步走向专业化。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一股新的“汉语热”在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掀起。最后一张海报的说明指出:西方国家已经明显认识到,汉语正从一门“异国语言”向“世界语言”发展。借助于它,人们可以与具有全球意识的中国交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