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交流—— 中拉友谊的播种机 随着政治和经贸交往不断升温,中国和拉美的民间交流逐渐火热起来。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巴西出席首次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时倡议,中拉应加强教育、文化、体育、新闻、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开展文明对话,使双方人民在文化上彼此欣赏、心灵上相亲相近。 2016年是“中拉文化交流年”。中国与拉美各国协同发力,在中拉两地近30个国家如火如荼地举办了上百场文化活动。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与拉美共同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多边综合文化活动,“中拉文化交流年”的意义不止于一场文化交流的盛事。除了在中国和拉美介绍和传播优秀文化艺术、促进中拉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外,交流年也彰显中拉正穿过心灵的桥梁,携手走向共享智慧经验、共迎机遇挑战、共谱友谊新篇、共圆发展梦想的新的历史起点。 前不久,一条关于中国音乐人和巴西爵士大师携手的新闻吸引了不少人注意。作为第一位将中国民歌、戏曲跟爵士乐融合的音乐人,赵可多年来一直在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现代音乐中探索着各种可能性,尤其对巴西爵士乐“波萨诺瓦”着迷,经常演唱波萨诺瓦大师伊万·林斯的作品。他万万没想到,与巴西学者的偶然相识竟让他与林斯面对面共话爵士乐的梦想成真,不约而同地产生了“合作出专辑”的想法。林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一代中国艺术家实力很强,如果二人“合体”出专辑、举办演唱会,那一定能在中拉艺术界产生轰动效应。赵可表示,将尝试在专辑中加入中国传统乐器,借爵士乐让中国民乐进一步国际化,推进中拉艺术交流。 “如果不了解,我们根本不敢想象两个在地球上最遥远的地方能有许多奇妙的渊源,”智利—中国文化协会会长、智利前驻华大使费尔南多·马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拉中政经合作不断深入的同时,不少人看到了文化交流的潜力。 “中国人最熟悉的就是我们智利诗人聂鲁达,他也是拉美最早的民间友好组织——智中文协的创办人之一。在他的作品和回忆录里,不少对中国的描述至今依然恰当。”马塔表示,“巴西当代作家科埃略在中国也相当有人气,他的书深受读者喜爱。文学作品的互通是让中拉人民了解对方历史、文化等精神层面的重要通道。因此,我们盼望有更多优秀的译制影视作品和书籍送给读者和观众,也需要更多翻译家来架起这座桥梁。” 让人欣喜的是,孔子学院近几年来在拉美影响力逐步增强,成为拉美人想要了解中国、走近中国的通道。目前,拉美地区20个国家开设了39所孔子学院和11个孔子课堂,“汉语热”不断升温。就在10月底,巴西帕拉州成立了第一所位于亚马孙地区的孔院,目前,巴西孔院的注册学生超过2万人。 拉美政府也在大力支持推广中国文化建设。“我们国家人口仅1600万,但已设立两所孔子学院和20多个汉语教学点,并且承建了孔院拉美中心。如今,有5000名智利青少年在学习汉语。”马塔告诉记者,智利政府也推出面向中国等国家学生的留学计划,提供最长一年时间的短期课程和交换生项目,以西班牙语和拉美文化课程为主。这些年轻人有望成为中拉关系向前发展的中坚力量。 文化交流最能够体现双方人民互相了解的迫切和热情,这是中拉关系的新趋势和新机遇。“除了相互输出、互相介绍的传统模式,我们还可以考虑共同合作,寻找相似点和互补点。从这个角度来看,中拉交往大有可为。” 马塔信心满怀地表示。 (陈效卫 侯露露 颜欢 李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