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就“一带一路”沿线语言研究来说,学界主要面临哪些难题?未来如何更好的推进相关研究? 郭风岚:“一带一路”沿线研究的难点主要体现在跨境语言的研究。何为跨境语言?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戴庆厦先生认为跨境语言是“同一民族语言分布在不同国家的语言变体”,以哈萨克语为例,既为我国哈萨克族所使用,同时,也是哈萨克斯坦所使用的语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非常复杂,也增加了跨境语言的研究难度。同时,有的国家不但有官方语言或国语,还分布着复杂的方言;有的国家不仅语言复杂,地理环境更复杂,对学者来说更增加了调查的难度,使得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比如说,新疆的柯尔克孜语与吉尔吉斯斯坦的吉尔吉斯语就属于跨境语言,据北京语言大学一位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研究生介绍,由于缺乏对吉尔吉斯语的了解,当我们将以柯尔克孜语为基础编写的汉语教材投到吉尔吉斯斯坦时,却发现使用起来很困难。虽然柯尔克孜语和吉尔吉斯语属于同一种跨境语言,但由于历史演变,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二者的差异已经越来越大。 我们现在正在新疆塔城一个边境村开展哈萨克语的调查,当地哈萨克族民众反映,他们所讲的哈萨克语与哈萨克斯坦所讲的哈萨克语差异越来越明显,特别是词语上的差异。哈萨克斯坦所使用的语言受俄语影响比较大,吸收了很多俄语词汇,而我国哈萨克族使用的哈萨克语则受到汉语的影响,吸收了大量汉语词汇,双方在交际中会因此出现沟通障碍。为此,学界需要加强对跨境语言演变规律的研究,对其差异性与内部的一致性也应该有更加深入的调查。在支持“一带一路”的战略研究中,语言研究应该更受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文化研究课题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富矿。事实上,针对“一带一路”沿线语言的研究涉及到语言、语言教育、语言文化、语言政策、语言产业等各个方面,这些领域都能挖掘到很多有价值的学术珍宝。 当然,我们面临的困难也不少,比如:对周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语言复杂性的认识还不够,语言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不足,投入也不足。另外,“一带一路”沿线语言复杂多样,靠一己之力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样的研究需要搭建好广泛合作的平台,包括中外合作、不同专业领域的合作、不同学科的合作等等,合作需要磨合,更需要在机制体制上探索出一条集聚创新的路,北京语言大学正在积极探索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