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抢救存在迫切性 “少数民族古文字的使用者已经不多,有的甚至已经无人能辨识。”李锦芳表示,这些古文字是我国各少数民族人民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创造并使用的,有的可能有一千年以上的历史,有的则是20世纪初期创制的。这些新发现的古文字承载了相关的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其中不少已经濒临失传,因此具有挖掘抢救的迫切性。 “尽快全面深入调查以及抢救保护是少数民族古文献研究的当务之急。”李锦芳告诉记者,古文献的遗失以及能识读古文献的老人的故逝会随时发生。要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整合,建立数据库、出版相关文字文献资料,吸引更多的学者进行共同研究。随着政府、学界对少数民族古文字这一重要文化遗产的价值、意义的认识的加深,我国将会有更多的人员、资金投入到这一领域之中。 聂鸿音表示,少数民族古文字研究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萎缩的趋势,有些当年占据国际领先地位的科研机构出现了后继乏人的状况。“在这种大形势下,我国民族古文字研究者更应秉持‘坚持’态度,力保这个学科持续发展下去,并以此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手段之一。”聂鸿音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