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社会和媒体上出现一股风,说由于经常敲拼音出汉字,中国人书写汉字的能力下降了,普遍“提笔忘字”,于是,为扭转这种颓势,电视台就开始办汉字听写类节目。 一开始的“汉字英雄”节目,意在“在这个提笔忘字的时代,帮您找回失落在键盘里的汉字”,而考题范围大多数是比较常用但不好读或不好写的字词或成语。这个节目很受欢迎,可圈可点,有益无害。待到举办“汉字听写大赛”,一开始写“光绪”、“甲胄”、“梧桐”和“癞蛤蟆”,我觉得还行;接下来比赛写“乌桕”、“蹴鞠”、“颛顼”和“滹沱河”,还能忍受;等到比赛写“踆乌”、“貔貅”、“裂璺”的时候,我就忍无可忍了,不由得喊道:“这是要干什么?”“要把青少年往什么路上引?”“是要让中国的文字改革继续前进,还是向后倒退?” 我是个中文系出身又爬了25年格子的老学者,在使用电脑敲拼音输入汉字15年之后,也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了。可是,再一想,在已经过去的2013年,写文章、写信、写博客和发短信都是敲拼音出汉字,我究竟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提笔写过汉字呢?能记得起来的就是每个星期要到超市采购一次;出发之前,先要在一张卡片上写好要买的东西。“生抽酱油”、“镇江香醋”之类,我当然写得上来,可是还要买“醪糟”、“雪里蕻”之类就遇到麻烦了。不要紧,写我敲惯了的拉丁字母!于是我就写成“Lao糟”、“雪里hong”,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再一想,3500年前,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商人不就是为记账方便发明了只写辅音的字母文字吗?过了3500年,现在中国人老老少少整天在电脑和手机上敲拉丁字母输入汉字,甚至只敲辅音字母就出汉字,这是多大的进步呀!结果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而且肯定会越来越普遍,但那有什么了不得的呢?因为,这就叫必然的发展趋势。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为什么还要逼孩子们退回去书写那些早已僵死的汉字呢?为什么我们要逆势把汉字往回拉,不顺势把汉字往前推呢?在电脑成为主要书写工具的时代,用普通话把字音读准是关键,只要读音对头,电脑不到一秒钟就写出来了,还用一笔一画地写吗? 最近电脑上写文章,输入下面这3个词,我就遇到了麻烦:“踽踽独行”我敲“yuyuduxing”出不来,“兄弟阋墙”我敲“xiongdiniqiang”出不来,“颉颃”我敲“jihang”出不来。无奈之下,只好翻《现代汉语词典》一个一个查,结果大吃一惊,原来我多年以来对这3个词一直是“秀才念半拉字”,全读错了。“踽”不念“yu”而念“ju”, “阋”不念“ni”而念“xi”, “颉”不念“ji”而念“xie”。于是我改换拼音,相应的词语就立刻蹦出来了。 受这件事启发,我建议电视台考虑,今后可以举办“汉字拼音大赛”或“汉字拼音英雄”节目。这样的节目同他们举办过的“汉字听写大赛”和“汉字英雄”正相反:原来的节目是考官给出读音,要参赛者写出汉字;今后的节目应当改成考官给出汉字,要参赛者读音并用拼音字母注音。考题的范围应当是现在还在用,还有生命力,可是读音拼写容易错,在电脑上输入会遇到麻烦的字词。 可喜的是,2013年6月3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历时10年研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规定今后汉字使用应以该表为准。《通用规范汉字表》共收汉字8105个,分为三级。一级字表为常用字,收字3500个,主要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二级字表收字3000个,使用度仅次于一级字。一、二级字表主要满足出版印刷、辞书编纂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一般用字需要。三级字表收字1605个,是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和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进入一、二级字表的较通用的字,主要满足信息化时代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的用字需要。 这是推进中国文字改革的重要步骤,是推动汉字朝前走的有益举措。接下来,倘若能继续前进就更好了。因为,语言学家周有光早就“在比较多种现代汉字的使用频率之后,提出‘汉字效用递减率’:最高额1000字的覆盖率是90%,每增加1400字只提高覆盖率大约1/10。这个规律给减少汉字的字量研究提供了一项统计依据”。显然,一个聪明的做法就是,下一步规定小学1~3年级学生必须学会1000个最常用汉字,4~6年级达到1500个汉字,初中3年增加次常用汉字1000个,高中3年再增加1000个,达到掌握3500个“一级字表常用字”。其余二级字表和三级字表收入的汉字不要求学生全面掌握,随意随缘,尽量掌握,知道意思,能正确读音和用拼音正确注音就行,因为能正确注音就表明在电脑上能正确书写;至于手写,必要时可以用字母拼写代替。这将大大减轻青少年学习和书写汉字的负担,推动汉字继续朝“采用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方向继续前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