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特殊语法造词法 用语法手段来造新词的方法称为语法造词法,其中以两个词根相加而构成新词的方法称为复合造词法,在词根上添加附加成分构成新词的方法称为派生造词法。 复合造词法是伴随汉语词汇双音化而产生的造词方法,也是汉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造词方法,一般我们根据复合方式将其分为联合式、偏正式、述宾式、述补式和主谓式五种类型,每一种类型的复合造词法都能在许多其他语言中找到相应的使用范例,但汉语又存在着特殊之处。以下我们将讨论两类特殊复合造词法。(19) 1.同素异序造词法 所谓同素异序词,指的是联合式复合词中的一个特殊类别,其内部两个构词语素顺序互换后仍然是一个合法的词,如“积累—累积”“弟子—子弟”等。 早在清代陆以湉《冷庐杂识》中就注意到同素异序词,称其为“倒字”:“(《汉书》)又多倒字,如妃后、子父、论议、失得、贵富、旧故、病利、病疾、并兼、悦喜、苦勤、惧震、柔宽、思心、候伺、激诡、讳忌、稿草之类是也。”(20)近现代学者也对同素异序词的产生、发展、应用价值等做过研究,但由于同素异序词通常被认为是汉语双音化初期由词组向双音词过渡,词序尚未完全固定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现象,学界少有将其视为造词方法而进行研究的。我们认为,既然同素异序词是汉语双音化初期词组向双音词过渡的结果,那么同素异序是否能够看作一种造词法,就要看经过同素异序变换后是否有新词产生。对此我们从变换后的三种不同结果来讨论这个问题: 第一种,同素异序等义,即内部语素顺序变换后,词义与原词义完全相等,如“节俭—俭节”“家室—室家”“互相—相互”“离别—别离”等。 (1)侈靡者以为荣,节俭者以为陋。(《吕氏春秋·节丧》) 是故先王以俭节葬死也。(《吕氏春秋·安死》) (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诗·周南·桃夭》) (3)双方就双边关系进行了很好的讨论,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和友谊。(《人民日报》1994年7月1日) 中国和欧共体将进一步增进相互了解,扩大合作,改善和发展关系。(《人民日报》2004年7月23日) (4)经历了那么多的生死离别,她们已经清楚绝不能送鹿肉入虎口了。(严歌苓《金陵十三钗》) 她想自己咋哭了呢?这一哭就麻缠了,成了肉骨生死别离了。(严歌苓《第九个寡妇》) 第二种,同素异序近义,即内部语素顺序变换后,词义与原基本词义相近,仅在表义轻重、使用范围或语体色彩等方面存在细微差异,或由于各自词义的不断发展,包涵义项产生差异,如“答应—应答”“虚空—空虚”“积累—累积”“痛苦—苦痛”等。 (1)急唤左右擒拿,并无一人答应。(《东周列国志·第一回》)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汉书·艺文志》) (2)睡昏昏不思量茶饭,气淹淹向虚空嗟叹。(唐寅《山坡羊》曲之六) 万化皆空虚,大事惟一著。(吴伟业《赠愿云师》) (3)一老一少本都想一见面就把积累了好几年的话倾倒出来,可是反倒相视无言了。(老舍《四世同堂》) 成人卡没有时间限制,儿童卡除了设定观看时段外,并且规定累积总时数。(《市场报》1994年2月8日) (4)在创业的第十个年头,已经50岁的他陷入了职业生涯最黑暗的低谷,他的企业成长乏力,前途莫测,并肩合作多年的亲密战友反目成仇,而他的身体也令人担忧,三年前处理香港危机时落下的美尼尔氏综合症时常发作,让他痛苦不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在年龄上,两个人只差七八岁,应该庆幸,从今以后,不会再有种种苦痛,沾染一个女孩子的心了。(孙犁《风云初记》) 第三种,同素异序异义,即内部语素顺序变换后,词义与原词义已经发生变化,成为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如“子弟—弟子”“故事—事故”“动摇—摇动”“计算—算计”等(21)。 (1)王公大人从而显之,有爱子弟者随而学焉。(《吕氏春秋·当染》) 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吕氏春秋·诬徒》) (2)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韩愈《上张仆射书》) (3)不能让他的手下人知道他也有犹豫动摇的心情。(茅盾《子夜》) 街的下端,似乎很扰乱;许多人影在昏黄的暮色中摇动。(茅盾《蚀》) (4)这盘棋不过多寄托在使招上,而是硬碰硬,来一次撞击,发挥谢军计算快、准的优势和擅长乱中取胜的特长,同对手进行激烈较量。(《人民日报》1993年11月6日) 众人一惊,均想不知他怎样暗中下了毒手?宝树不禁暗暗心惊,嘴上却硬,骂道:“凭你这点臭本事,也能算计于我?”(金庸《雪山飞狐》) 在这三种不同的变换结果中,为了适应语言的经济性原则,等义的同素异序词对在语言的使用中,要么细化出不同的分工领域,要么至少其中一个语义发展出一定程度的变化,否则必然淘汰其中一个;而近义和异义的同素异序词对则由于在长期的语言发展和演变中衍生出不同的语义项或语义色彩而存活下来,应该视为变换后产生新词,因此我们将其视作一种特殊的汉语造词法。 2.局部同素反义造词法 在复合词中,如果有两个词,它们的内部构词语素中有一个构词语素相同,另一个构词语素语义相反,我们就称之为局部同素反义词,如“少数—多数”“词头—词尾”等。 学术界已有的探讨局部同素反义词的成果十分有限,且与同素异序词一样,局部同素反义词也仅作为一种构词方式进入研究者的视线,而未有将其作为一种造词法来进行研究的成果出现。我们将其视作造词法的一种,因为通过局部同素反义法确实有新词产生,而且实际上,局部同素反义造词法是汉语中颇具能产性的一种特殊造词法,在语言使用中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如以下例句所示(22): (1)凤姐笑道:“没的白便宜了外人——我这话也说错了,我们看着是‘外人’,你却看着‘内人’一样呢。”(《红楼梦》第十六回) (2)经验使我知道,我在受着武力征伐的时候,是同时要得到文力征伐的。(鲁迅《准风月谈·后记》) (3)说是无欲,其实还是有欲的——无蝇营狗苟之私欲,有富国强民之“公欲”。(杨东光《无欲则刚》) (4)他(韦小宝)常听老和尚自己谦称“老衲”,心想自己年纪小,便自称“小衲”。众僧听他异想天开,杜撰了一个称呼出来,不觉暗暗好笑。(金庸《鹿鼎记》第二十四回) 由以上例句可以看出,局部同素反义造词法的确具有很高的能产性和使用的灵活性,是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造词方法;但是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产物,并非个人行为,因此如以上例句所示的局部同素反义词有的未得到语言使用者的一致接受和认同,因而并没有发展成为合法的汉语词,如“小衲”。 以上我们讨论的局部同素反义词都是名词性的,利用局部同素反义造词法造出的词也可以是动词性的,如“出场—入场”“进步—退步”;还可以是形容词性的,如“年长—年幼”“眼生—眼熟”等;局部同素反义词中还存在一对多甚至多对多的情况,也就是说有的词不止有一个与之对应的局部同素反义词,例如“事后—事先/事前”“早春/初春—晚春/暮春”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