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量词“个、箇、佃”的源流 (一)先秦两汉时期 利用《十三经新索引》我们可以方便地查到“个、箇、佃”在这些典籍中的使用情况。在这十三部经典中,未见“佃”,“箇”仅在《礼记》中有3见③,“个”最常见,其中《仪礼》43见、《周礼》6见、《礼记》10见、《左传》3见。直观情况可见下表④: 《仪礼·乡射礼》:“乃射。若中,则释获者坐而释获,每一个释一算。”《仪礼·乡射礼》:“适堂西,改取一个挟之。”《仪礼·大射仪》:“司射犹袒,决,遂,左执弓,右执一个,兼诸弦,面镞。”《仪礼·大射仪》:“司射入于次,搢三而挟一个。”郑玄注:“个,犹枚也。”《仪礼·士虞礼》:“举鱼腊俎,俎释三个。”郑注:“个犹枚也。今俗或命枚曰侗,音相近。”贾疏:“经中个,人下竖牵,俗语名枚曰佃者,人傍着固,字虽不同,音声相近,同是一个之义。”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量词“个”早期的称量对象主要是与竹子有关的“箭矢”⑧,这和它与竹有关的本义是一致的。 《史记》、《汉书》中也都用多用“个”,称量对象还是“竹子”。统计及用例如下: 《史记·货殖列传》:“竹竿万个。”(《索隐》:“竹干万个。《释名》云:‘竹曰箇,木曰枚。⑨《方言》曰:‘个,枚也。’⑩[3]《仪礼》、《礼记》字为‘个’。又《功臣表》‘杨仅入竹三万箇’。箇、个古今字也。”《正义》:“《释名》云:‘竹曰个,木曰枚。’”)《汉书·刑法志》:“魏氏武卒,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颜师古注曰:“个,读曰箇。箇,枚也。”)《汉书·货殖列传》:“竹竿万个。”(孟康曰:“个者,一个、两个。”颜师古曰:“个,读曰箇。箇,枚也。”) 汉代开始,“箇”出现的频率就比较多了,而且字典辞书中多以之为字头。所称量的对象大都和“竹子”有关。《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将梁侯杨仆)元封四年,坐为将军击朝鲜畏懦,入竹二万箇,赎完为城旦。”(颜师古曰:“箇,枚也。”)《九章算术》卷二:“今有出钱一万三千五百,买竹二千三百五十箇。问箇几何?”《九章算术》卷二:“今有出钱五百七十六,买竹七十八箇。欲其大小率之,问各几何?答曰:其四十八箇,箇七钱;其三十箇,箇八钱。”《方言》卷十二:“箇,枚也。”(郭璞注:“为枚数也。”)《说文·竹部》:“箇,竹枚也。” 《荀子》中出现了1例“佃”,也用以称量箭矢。 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侗,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是数年而衰,而未可夺也,改造则不易周也,是故地虽大,其税必寡,是危国之兵也。(《荀子,议兵》) 虽然《荀子》中出现了“佃”(11),但这段话在《汉书,刑法志》中有异文写作“个”(见上举例),同时在所调查的同代其他文献中未见“佃”,因此这一例子令人怀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