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帝王诏书的语料价值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卢烈红 参加讨论

    人们通常以为,帝王的诏书语言一定是典雅的,汉代以后的诏书一定是典型的仿古文言文,不能反映活的语言。其实并非如此。不少帝王诏书实际上使用了当时出现的新词、口语词,这为不同时代鲜活语言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语料。帝王诏书还有一个与出土资料相同的优点,就是它不可能在流传过程中被修改,属于太田辰夫所说的“同时资料”,因此,它可靠性高,以它为依据得出的结论可信度高。
    下面这个关于“将”的例子可以提供佐证。“将”字可用来表测度,意为“恐怕”、“该不是”,是语气副词。由“将”参与构成的双音词“将非”、“将无”、“将不”也能表“恐怕”、“该不是”义,也是语气副词。例如:
    王闻婆罗门言,大用愁忧不乐,却入斋室,思念此事。王有夫人名曰摩利,就到王所,问王意故:“何以愁忧不乐?妾身将有过于王耶?”(东晋·僧伽提婆《增一阿含经》卷第五十一)
    佛命尼提,尼提闻已,周慞四顾:如佛所命,三界至尊,岂可唤我鄙贱之人?将无有人与我同字,唤于彼耶?(后秦·鸠摩罗什《大庄严论经》卷第七)
    前例是“将”的用例。后例是“将无”的用例。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译佛经中大量使用“将”、“将非”、“将无”、“将不”等“将”系测度语气副词,中土文献使用“将”系测度语气副词也不少。就测度语气副词而言,魏晋南北朝是以“将”系为标志的时代。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测度语气副词,“将”系是重点;要研究“将”系,必须先研究“将”。这里需要弄清楚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将”表测度语气的用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这个问题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先秦“将”可用为意愿义助动词、将来时体标记、选择连词,还没有测度语气副词用法。两汉的《淮南子》《史记》《论衡》《汉书》中未见“将”的测度语气副词用法。最终,我们从《后汉书》中的皇帝诏令中发现,“将”的测度语气副词用法至迟出现在东汉初。例如:
    五月丙子,诏曰:“久旱伤麦,秋种未下,朕甚忧之。将残吏未胜,狱多冤结,元元愁恨,感动天气乎?……”(《后汉书·光武帝纪第一上》)
    灾异屡见,咎在朕躬,忧惧遑遑,未知其方。将有司陈事多所隐讳,使君上壅蔽,下有不畅乎?(《后汉书·明帝纪》)
    汉安元年,顺帝特下诏告河南尹曰:“故长陵令张楷行慕原宪,操拟夷、齐,轻贵乐贱,窜迹幽薮,高志确然,独拔群俗。前此征命,盘桓未至。将主者翫习于常,优贤不足,使其难进欤?郡时以礼发遣 。”(《后汉书·张霸传附张楷传》)
    《后汉书》的作者是南朝宋范晔,因此该书的叙述语言不能代表东汉汉语,甚至连对话也未必是东汉时的原貌,但皇帝诏令不可能被改动,一定是可靠的。“将”不可能表“将来”,“将”所在的句子都是测度问句,因此,“将”义为“大概”,是表测度的语气副词。第一例中的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第一位皇帝,诏书是建武五年五月颁布的,由此例可见,至迟在东汉初年,“将”已发展出测度语气副词用法。东汉皇帝诏书以确凿的用例,令人信服地解决了测度语气副词“将”的产生时代问题。
    “早晚”与“何当”两个时间疑问词的历史区别,也可以说明研究帝王诏书的意义。丁声树先生当年写作《“早晚”与“何当”》一文,也利用唐太宗诏书中的语料成功解决了“早晚”与“何当”这两个问时之词的区别问题。丁先生指出:“何当”只能用于问将来什么时候,“早晚”既可用于问将来什么时候,也可用于问过去什么时候。他举的例子有:
    近览来奏,请归旧山,已有别敕,不违高志,并许置观,用表宿心。未知先生早晚已届江外,所营栋宇何当就功?(《旧唐书》卷一九二《隐逸传·王远知》)
    丁先生分析此例说:“此犹言未知先生何时已至江外,所营栋宇何时可就功也。‘早晚’与‘何当’并用,而‘早晚’言已然,‘何当’言未然,至显自可寻玩。”这一例可注意的,一是唐太宗的诏书中使用了晋代出现的询问时间的口语词“早晚”,二是“早晚”与“何当”同现,非常有说服力地证明了“早晚”与“何当”这两个问时之词的区别。
    帝王诏书也是反映人称代词历史演变的重要文本物证。比如,《皇明诏令》是明代初年到嘉靖十八年皇帝诏令的汇编,所收明成祖朱棣永乐七年正月初一日《谕天下武臣敕》中有这么一段:“屯种养蚕最是好勾当,军家得饱饭吃,得暖衣穿,不靠损百姓,又不懒隋军。只是要恁军官每好提督,每年布种耨锄都要依时候。恁军官每常常早晚点视,休生事科敛,害他军人。每一个月好着实出气力下屯,不许恁每隐占在家做生活,却交别个军每替他屯种。”
    “恁”相当于今天的“你”,“每”相当于今天的“们”。这一段诏书非常口语化,通俗易懂。值得注意的有“勾当”和“别个”两个词。这里的“勾当”指事情,没有贬义,与今天“勾当”指坏事情不同。指事情的“勾当”是近代汉语时期出现的口语词,诏书中不避使用。“别个”是“别人”的意思。《辞源》(第三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皆未收“别个”,《汉语大词典》“别个”条义项二:别人。清李渔《奈何天·崖略》:“莫说别个,就是阙忠辈阿,一般也貌昂藏,识字知书。怎奈这命低微,执镫随鞭。”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汉语大词典》“别人”义的最早书证是清代文献,据明成祖《谕天下武臣敕》,“别个”至迟明代前期就已出现,《汉语大词典》“别人”义的书证应提前。总之,历代帝王诏书不避使用口语词、确凿可靠,能解决不少汉语史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是一类珍贵的语料。我们应消除对帝王诏书语料性质的误解,充分挖掘、利用这一类语料。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