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之”的衰落及其对句法的影响(6)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语言科学》2015年第14卷 朱冠明 参加讨论

    3.4 其他 
    除上述几种情况外,还有几种句法的变化与代词“之”的衰落有关。如使令结构中由于“之”的删略,使役标记直接与动词/形容词结合,即形成“(VP)使V”结构,这一结构在中古特别常见。例如: 
    
    这种结构尽管在上古就能见到用例,但东汉以后使用频率变得非常高(魏培泉2000b)。 
    又如中古有一种“V之将X”连动结构。例如: 
    
    这类结构中“之”常常删略,成为“V将X”结构,中古已有不少用例。例如: 
    
    这种结构导致本为“带领”义的动词“将”在唐代以后虚化成为一个动态助词(曹广顺1990)。 
    4 助词“之”的衰落与相关句法的改变 
    这里讨论的助词“之”主要指插入主谓间形成“主之谓”结构的“之”和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的“之”。前文提到“主之谓”中的“之”在中古基本已经从口语消失;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之”至魏晋南北朝也明显衰退,无论修饰语是谓词性的还是体词性的,它与中心语之间不用“之”的现象都十分常见(石毓智和李讷1998)。例如: 
    
    这两类助词“之”的衰落也给汉语句法的演变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我们举被动句和无标记关系小句为例。 
    4.1 “被 NV”式被动句 
    “被 NV”即王力(1958/1980:426)所说的能插入“关系语(施事者)”的被动句。这类被动句在中古的时候出现,在此之前的“被”字句均为“被V”结构,关系语不能出现。王力(1958/1980:432)和魏培泉(1994)都认为“被NV”的前身是先秦的“被N之V/N”。例如: 
    
    其中“谮”本身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但有“之”的情况下只能当名词理解。显然,“N之 V/N”中的“之”的删略是“被NV”形成的关键,王力(1958/1980:432)指出:“像‘被众口之谮’减去‘之’字就成为‘被众口谮’,这样宾语就转为被动词,‘被’字也就由动词虚化为助动词了。”我们在《史记》、《汉书》和《论衡》中还能找到10余例“被N之V/N”。例如: 
    
    但是在东汉之后,由于“之”的衰落,“被N之V/N”变得十分罕见,在我们调查的范围之内(东汉至隋的近50部佛经共270余万字)未见用例;但“被NV/N”则有近120例,例如: 
    
    例(36)-(38)中施事(“世尊”、“王”、“我”)是高生命度的成分,这些句子已经是典型的“被NV”式被动句。假如助词“之”在中古继续存在于“被 N之 V/N”结构中,那么“N之V/N”结构只能是定中结构或者“主之谓”结构,也只能用作“被”的宾语,“被 NV”式被动句便不可能产生;正是因为助词“之”的衰落,使得原本是“被”的宾语的“N之V/N”成为“NV/N”,这样才有可能被重新分析。如例(36),“被世尊教”既可以理解为“被/世尊//教”,这还是动宾结构;也可以理解为“被//世尊/教”,这就成了典型的带施事的被动句(太田辰夫1958/2003:227;Bennett 198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