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之”的衰落及其对句法的影响(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语言科学》2015年第14卷 朱冠明 参加讨论

    1 引     
    “之”在上古汉语中是个十分常用的词,除了有义为“往、至”的动词用法之外,还有作为功能词的丰富的用法,包括指示代词、人称代词、连词、助词等。〔1〕连词“之”和指示代词“之”的使用比较少见;动词“之”的使用受语义表达需求的限制,且有“如”、“往”、“适”等词同它竞争,因此出现频率也不高。本文不讨论这三种“之”的使用情况。说“之”在上古十分常用,主要是指作为人称代词和助词的“之”在上古出现频率非常高。但是至中古即魏晋南北朝时期,文献中“之”的使用频率急剧下降,人称代词和助词“之”在口语中衰落并逐渐淡出。同时在中古时期汉语一系列的句法形式也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或多或少与“之”的衰落有关。本文讨论人称代词和助词“之”在中古的衰落,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一些句法变化。 
    2 中古“之”的衰落 
    说“之”在中古汉语中衰落,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看: 
    1)同上古相比,“之”在文献中的使用频率急剧下降。 
    2)上古汉语中“之”的功能,在中古时期被其他功能词替代。 
    3)上古一些句法结构中原本应该用“之”的地方,至中古“之”可以删略,或者说使用零形式。以下将分别从这几个方面来讨论人称代词“之”和助词“之”的衰落。 
    2.1 人称代词“之”的衰落 
    人称代词“之”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但在句中主要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而不能作主语,既可以指代人,也可以指代物,还可以指代前文提到的情况。 
    2.1.1 人称代词“之”使用频率的变化 
    代词“之”从上古至中古的使用频率如下表(表中数字第一行为代词“之”在作品中总的使用次数,第二行为使用次数与该作品总字数之比)。〔2〕 
    
    魏培泉(1990/2004:59)在统计代词“之”的使用频率后指出:“‘之’的见频能降到那么低则必定意味着‘之’的地位远不如从前或者仅存余气了。”表中《世说新语》的频率明显高于佛经,是因为该书为文人创作,仿古成分相对更多一些,这更加说明实际口语中代词“之”大概已经很少使用了。 
    2.1.2 其他功能词的替代 
    上古汉语宾语位置上的第三人称代词主要用“之”,至中古“其”和“他”也逐渐发展出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占据上古“之”的位置。 
    据吕叔湘(1985:14-16)、魏培泉(1990/2004:45-51),“其”在中古发展出作主语、兼语、宾语的用法,其中在上古一般用“之”的位置如兼语、介词宾语、间接宾语等,中古改用“其”的例子大大增加,例如: 
    
    “他”在中古是否已经发展成为第三人称代词尚存在争议(蒋绍愚2005:114-115),但已经常出现在兼语和宾语位置上,占据了上古“之”的位置却是事实。下3例中的“他”都符合吕叔湘(1985:8)为第三人称代词提出的“有先行词”、“有定”的要求: 
    
    汉语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他”成为第三人称代词(一些方言中是“其”发展为第三人称代词),彻底取代了上古兼语和宾语位置上的“之”,这一过程至少在中古已经开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