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集中识字识词识名句,汉语不再难学难写难理解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未知 张广照 参加讨论

    汉语的最大特点是字词为本,字少词多。说真的,外语中二三十个字母组成数十万数百万单词没有什么神奇的(单词还在急剧地膨胀着),学习起来非常吃力;而三四千常用汉字组成无数的词和词组才是神奇的,而学习起来又是真正轻松的。中国人历来把读书识字合在一起,认为会听会说不叫有文化,会读会写才叫有文化,读书就是要识字,识字使人认识他已经会说的话,更使他去说他原来说不出的话。任何一种文字,只要它好识易辨认就有着最大的优越性,反之则不然。汉字正有易认的特点。因此我把识字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解决放在第一位。而现在的教学不是教人直接识字而是通过教人说话来识字,这就造成了少慢差费的结果。说话是任何一个来上学的学生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中国孩子会说中国话,外国人会说外国话。他们的问题就在于不识字,不认识他们所说的话中字的表达,字的写法。因而应该让他们尽快地认识这些字而不应该是教他们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是苹果”之类的东西。说话是每一个人在学前在家庭就学会了的,每一个爸爸妈妈都教会了孩子说话,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再差几乎都不影响他的说话能力,教授学者的孩子与文盲甚至残疾人的孩子的说话和走路的能力几乎没有差别。教人说话的教材无所谓好坏,教人说话差不多任何正常人都合格。实际上也正因为是把教人说话而不是识字作为目标,中国才有那么多的人都来编教材改教材!你编李白诗,我选东坡词,你讲小白兔,我说大灰狼……至于对外汉语教学,这大学出个上海购物,那大学写个北京做客,更有什么经贸汉语,旅游汉语等怪胎……种类多容易编,是个人都来编教材、教学效果也无大差别恰恰说明这些教材都不科学!数理化教材为什么差别不大难以另搞一套?就因为它已经比较科学了!而语文这教材那教材自以为多么了不起,其实做的不过是家庭和幼儿园做过的事情,重复村夫村妇早已解决了的教人说话的问题,每课有几个生字,在教人说话的课文中认识那几个字而已!如同南腔、北调、文盲、教授做父母教出的孩子语言能力并无多大不同一样,各种“精心”选编的教材及效果其实也无大区别!让人识这两三千个字用了七八年、十几年的时间,识字仅仅是其第二甚至末位的任务,随便编个教材都行,学孔子学毛泽东没什么区别!不管中国人外国人,不管孩子和成人,凡是读书上学的人都是已经会说话但不识字的人,因而要把识字放在第一位,首先解决让汉字输入人脑的问题。汉字特殊可以集中识字就更应该和能够如此。如果把识字放在第一位,比如用集中识字法编教材相信能编的人就要少得多!中国自古就有集中识字,韵语成篇,先认后写的识字传统,我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增加,解决了汉字的难认难写难理解问题,使得任何人学习中华文字、文化、文明都是很方便的事情。我的原则一是集中识字,二是先认后写,三是阴文描红,四是随字识词,五是文明熏陶。概括地说,就是集中识字识词识名句。张广照新汉语使得识字写字说话运用都成为非常简单的事情。
    关于集中识字,韵语成篇。我借鉴古代《千字文》的成功经验,编写了2600多个字却包括了小学六年要认识的2500多个常用字在内的《爱我中华识字歌》。《千字文》是南朝人周兴嗣编写的,至今不少人欣赏和使用,可见有其内在原因,但道理和优长何在?周兴嗣和后人都没有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其实就在于汉字多可独立含义丰富因而可以集中认识,尤其是常用字具有更加强大的组词能力,这三两千个汉字本身就能很少重复地组成有意义的一篇文章几个故事,学习几千字的文章就可以认识几千个字,进而掌握几万词,这就是《千字文》原理的奇妙之处。四字一韵较雅致较连贯的韵律也是最好编最好记的韵律(很难设想编个五言六言七言的识字歌,儿歌类故事类识字教材没有流传下来也证明它们有着致命弱点),而这是拼音文字绝对做不到的。《千字文》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是由于没有理论说明,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发展。其自身也有不少问题,一是选字太少,只识一千字等于没过识字关;二是选字不精不雅,很多未必是古今最常用字(如以下146字在今天的2500常用字中都没有包括,当时更不是最常用字:昃,冈,芥,柰,鳞,虞,殷,拱,戎,羌,遐,迩,驹,罔,靡,覆,羔,璧,舆,履,夙,馨,渊,澄,笃,棠,箴,恻,弗,爵,縻,邑,邙,渭,泾,郁,楹,瑟,笙,侠,卿,辇,毂,缨,铭,尹,佐,奄,磻,阜,桓,匡,绮,虢,翦,禹,郡,岱,禅,碣,钜,邈,岫,冥,稼,穑,俶,黍,稷,黜,陟,柯,敦,庶,敕,聆,贻,厥,猷,祗,讥,诫,宠,殆,皋,寥,逍,枇,杷,蚤,凋,翳,鵾,绛,輏,垣,膳,饫,烹,帷,纨,炜,寐,觞,矫,豫,嫡,嗣,祭,祀,烝,稽,颡,悚,笺,牒,骸,垢,犊,骇,骧,诛,嵇,啸,恬,钧,颦,妍,矢,曦,晖,曜,璇,玑,晦,祜,绥,劭,矜,徘,徊,瞻,眺,陋,寡,诮等),大概是作者只用了自己编着顺手的近千字;三是据说是一夜编出,因而疏于锤炼,词句不甚精美,用典过多也不利于学习。在今天已不适用。但其方法值得继承发扬。集中识字、韵语成篇、先认后写自古以来民间形成的最好方法,这也是很多人包括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的共识,有趣的是,甚至一些外国人编的教材也采用了集中识字的方法,笔者就见到了韩国人编的汉语《千字文》。朋友说法国汉学家白乐桑先生也主张集中识字。集中识字肯定是汉语学习的最好形式,民间现在推行的快速识字教材不约而同地用了集中识字、韵语成篇的方法,区别只在于选字多少水平高低。但有的教材不精不通集中度不高(二三十个字一首诗讲一件事),有的教材为集中而集中为不重复而不重复,诘屈聱牙似通不通,类似字的堆积,这说明了作者功力不逮,也影响了学生学习和汉语声誉,是要注意纠正和制止的(汉字常用性不一样,一字不重地同样对待恰恰是错误的)。如一本自称《中华字经》的书中充满了“笃录甚很,紊奏芜鄙。瑕疵兑玷,吝啬阐惜”之类,真不知依何理是何意!须知,“我们”是词,而“们我”不是词!我把这类问题看作是功力问题,与某些故弄玄虚还有不同。但汉语教材要说汉语,不成话不成文的东西正如刘勰《文心雕龙练字》指出:“自晋来用字,率从简易;时并习易,人谁取难?一字诡异,则群句震惊;三人弗识,则将成字妖矣。后世所同晓者,虽难斯易;时所共废,虽易斯难。趣舍之间,不可不察。”《颜氏家训文章篇》也说:“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诵读,三也。”集中识字韵语成篇的教材要想编得好就不那么容易了!但有意思的是,就是再拙劣的集中识字教材,也比现在的分散识字教材的识字效果和综合效果好得多。有关部门仍然用分散识字方法进行对内对外汉语教学,实在是过莫大焉!
    关于先认后写,识字第一。文字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识字则是人有文化的标志。一定要把识字放在第一位,汉字就更应如此。识字多和快就等于交给了初学者一把打开智慧宝库的钥匙,是授之以“渔”而不是“鱼”,这也是解决书写和理解的前提和关键。而现在的分散识字、强调语法、识写用同步则是故弄玄虚地只授人“鱼”。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几十年的失败,教材课标也承认识写不必完全同步而加快识字步伐,不过他们仍然采用分散识字的方法就是了。必须明确,让已经会说话的中国孩子和外国初学者快过识字关后,教师一切都好办,学生自己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主动性。当然也只有汉语才能如此之快地过了识字关。教材好坏的标准只能是否有利于学生快速识字。要尽快地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交给学生。
    关于阴文描红,写练同一。汉字是方块字,我们承认有难写的一面,但写好又是一门艺术。汉字是拼意文字,字中有字字又成字成词,汉字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独立,因而也就最大限度地可以合成。不包含其他字的汉字并不多(只要它有一横我们就可以说它是由一加什么组成的),任意写好二三百个汉字,差不多就能写好所有汉字。用阴文模板让学生描红本书开头的一二百个字,就可以基本解决孩子和外国人初写方块字的困难。学生反复练习写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个(十)百千万……”等,学生的手感和功力就大有提高。他识的字很多了,字就不再是独立的而是合成的了,横竖撇捺间架结构就那么一些东西,并不比写好几十个字母难多少。现在的写字板只是成人练字效果不错,初学者使用更有必要。孩子初学写字,手还发抖;外国人更没写过方块字。让他们在模板中写,这就变平面模仿为立体模仿,变被动为主动(比手把手教他写还要好),不会写的会写了,会写的写好也不难了。
    关于随字组词,熟字开花,集中识词,识解统一。我的方法是让学生随字识词,比如认识十个字就学习这十个字之间相互可以组成的词,认识一百个字、一千个字都是如此,2500多个常用字相互组成近六万词,我精选了四万左右最常用词(常用字组成的词不一定是常用词)。这是我的创造,初衷只是让孩子加深对字的印象促进辨认,而实际作用远不止此,涉及、顺应和说明了汉字的本质特点,使得汉字难认难理解的问题不复存在。比如“天”字就和本书中其他常用字组成了280多个常用词(见附二)。这大概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也是任何一本词典没有这样排列过的!语言专家都说“汉语是以单字为基础的二次构词法为主”,但到底哪些字能组多少词,大概也都不甚了了吧!看到可以这样集中识词,对于汉语的本质和魅力我们有了更为切身的感受,对于学习汉语的问题和方向也有了新的体会!用分散识字的方法教人识词更不用说教人说话不正是违背汉语规律,才使得事倍功半汉语难学吗?最有意思的是一次在火车上,我在一个小时内教会五个澳大利亚人认识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0。个十百千万亿,什么那哪里”这20多个汉字,并学会了所有数字的表达(如十一--11,十五——15,八百二十三——823,一万九千七百0五——19705……)学会了万一,千万,千千万万,一一,一五一十,十一,五一,哪个,哪里,那个,那里……学会了“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的顺口溜及“一是一,二是二,三是三,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十四不是四十,四十不是十四——不字和是字我只让他们知道而未正式教——的绕口令,特别是我教了他们“二百五”这个词,引得他们哈哈大笑兴趣盎然。不知不觉地认识到汉语既简单好学又千变万化奥妙无穷。过去的分散识字方法以及现在的各种集中识字方法,都没有认识更没有充分利用汉字强大的组词性质。因而效益低下索然无味。我从理论和实践上说明和解决了这个问题,把握住了祖先创造的汉字的本质特点。
    关于随字识名句。如果说识字识词可以集中,那么我更进一步集粹中华文明,精选格言警句,让人们在最早的时候用最短的时间掌握中华文明的精髓。文字是文化和文明的载体,识字归根结底是要掌握文化和文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在为政为文,立身处世,更不用说写景状物上留下了无数绝妙好词,言简意赅,字字珠玑,是我们非常需要发扬光大的,在识字识词的同时学习名句,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如果说识字是了解中华文字,集中识词是了解中华文化,那么集中识名句则是让人们了解、热爱、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当人们读到“天”字与本书2500多个常用字组成的部分名句如“天助自助者;怨天者无志;唯自助者天助之;满天风雨下西楼;黄河如丝天际来;月光如水水如天;雄鸡一声天下白;天下乌鸦一般黑;天生我材必有用;别有天地非人间;一语天然万古新;不愧于天,不畏于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高而明,地厚而平;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天下本无事,自为庸人扰;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浩歌惊世俗,狂语任天真;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斯文在天地,至乐寄山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直穷绝顶高,始觉天地阔;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十日狂风特地情,天工著意送行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上若无难走路,世间那个不成仙;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江风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溪涨秋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江声不尽英雄恨,天地无私草木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均有出处因而又有所引申)时,相信人们会由衷地佩服祖宗造字之美好、玄妙、智慧,感受到的中华文明就更是生动具体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伸手可触的,爱中华不再是口头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同时谁还能再说汉语难认难写难理解呢?总结起来我这是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增广贤文》等千百年来行之有效的方法综合起来并加上了我的集中识词和阴文描红。幼儿识记力强不必甚解接受薰陶即可,其作用体现于未来体现于一生,“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苏辙);中小学生则直接通过这些认识中华文明,认识真实的社会;对外国人体味中华文明,提高自身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成人阅读这些更有必要,这不仅是他们参与和指导孩子学习,提高孩子和自身文化水平的恰当教材,更对他们为人为文帮助极大。而现在的对外对内语言教学,都只是教人说话应付生活,而没有多少文化更没有文明品味。这是需要纠正的。
    综上所述,这些原则结合,音形字义一体,识写听说兼顾,使学生真正成为字的主人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五六岁孩子一百个课时(历时三四个月)掌握一般没有问题。外国人集中学习最多半年绝对能过识写听说录(我有自著《五笔半日精》一书能很快地教会学生电脑录入)用关。这就使汉语成为世界上极好学也不难写的语言,识字(甚至写字)像说话走路一样几乎成为中国人的本能,在学前在家庭(至多一年级)就能解决。汉语有着独特的美,这是一种人性美智慧美从容大度的美,学习汉语的过程和方法更美更独特,汉语和如何学习汉语共同构成汉语文化汉字文明美的一部分,这种独特的美本身就是灿烂辉煌的汉语魅力和优势的表现。中国有着这样美好的语言过去却文盲众多文化落后,现在还是门户林立故弄玄虚误尽苍生,真是端着金碗讨饭,太可惜了。改变这种局面从实质上讲并不困难。识字革命的意义是无可估量的。
    我要强调指出,集中识字是个好方法,儿童能过识字关且受益无穷,这是古今无数人的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尽人皆知,语文能力不仅对人的知识学习起着巨大作用,而且对人的全面发展也极其重要。少年时期早识字多阅读既非常重要更简单易行。但主流学派对此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他们只在诋毁汉字和推销自身上下功夫,用种种谬论反对中国孩子和外国人快速识字,他们那套荒谬的理论和方法根本不能适应社会实践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早已受到人们的质疑和抵制,变革识字和整个学习方法和内容的呼声和实践汹涌澎湃势不可当,不过一般人还没有认识到这些“专家”的自私本质和险恶用心就是了。实际上他们早已把自身私利置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之上,异化成为中华文字、文化和文明的阻碍者,必须给以批判否弃。而一旦我们实现识字革命,让识字像说话走路一样成为中国人的本能,让汉语成为世界上最好学的文字,那时他们不想变也得变。中国语文教学的改革,中国人的智力发展和文明进步是任何人都不能阻挡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