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集中识字识词,汉语不再难学——汉语是最好学好教的语言系列谈之五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国社会科学网 张广照 参加讨论

    汉语的最大特点是字词为本,字少词多。说真的,外语中二三十个字母组成数十万数百万单词没有什么神奇的(单词还在急剧地膨胀着),学习起来非常吃力;而三四千常用汉字组成无数的词和词组才是神奇的,而学习起来又是真正轻松的。中国人历来把读书识字合在一起,读书就是要识字,识字使人认识他已经会说的话中的字,更使他去说他原来说不出的话。任何一种文字,只要它易识易辨认就有着很大的优越性,反之则不能。汉字正有易认的特点。因此我把识字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解决放在第一位。而现在的教学不是教人直接识字而是通过教人说话来识字,这就造成了少慢差费的结果。说话是任何一个来上学的学生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中国孩子会说中国话,外国人会说外国话。他们的问题就在于不识字,不认识他们所说的话中那些字从而不会写这些字。因而应该让他们尽快地认识这些字而不应该是教他们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是苹果”之类的东西。说话是每一个人在学前在家庭就学会了的,每一个爸爸妈妈都教会了孩子说话,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再差几乎都不影响他的说话能力,教授、学者的孩子与文盲甚至残疾人的孩子的说话和走路的能力几乎没有差别。教人说话的教材无所谓好坏,教人说话差不多任何正常人都合格。实际上也正因为是把教人说话而不是识字作为目标,中国才有那么多的人都敢都来编教材改教材!你编李白诗,我选东坡词;你讲小白兔,我说大灰狼……至于对外汉语教学,这大学出个上海购物,那大学写个北京做客,更有什么经贸汉语,旅游汉语等……种类多容易编,人人都来编教材都能编教材、教学效果也无大差别恰恰说明这些教材都不科学!数理化教材为什么差别不大难以另搞一套?就因为它已经比较科学了!而语文这教材那教材自以为多么了不起,其实做的不过是家庭和幼儿园做过的事情,重复村夫村妇早已解决了的-----教人说话的问题,每课有几个生字,在教人说话的课文中认识那几个字而已!如同南腔、北调、文盲、教授做父母教出的孩子语言能力并无多大不同一样,各种“精心”选编的教材及效果其实也无大区别!让人识这两三千个字用了七八年、十几年的时间,识字仅仅是其第二甚至末位的任务,随便编个教材都行,学孔子学毛泽东没什么区别!不管中国人外国人,不管孩子和成人,凡是读书上学的人都是已经会说话但不识字的人,因而要把识字放在第一位,首先解决让汉字输入人脑的问题。汉字特殊可以集中识字就更应该和能够如此。如果把识字放在第一位,比如用集中识字法编教材相信能编的人就要少得多!中国自古就有集中识字,韵语成篇,先认后写的识字传统,我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增加,解决了汉字的难认难写难理解问题,使得任何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普通话说得较好、不懂任何外语的中国人都能够教任何非汉语的人学汉语,使得任何非汉语的人都可以“轻松学汉语,潇洒写汉字”,学习中华文字、文化、文明都是很容易很惬意的事情。我的原则和方法六:一是集中识字,二是先认后写,三是阴文描红,四是随字识词,五是文明熏陶,六是中外特殊的沟通方法。概括地说,就是集中识字识词识名句。这使得汉语的教和学都成为非常简单的事情。
    关于集中识字,韵语成篇。我借鉴古代《千字文》的成功经验,编写了2600多个字却包括了小学六年要认识的2500多个常用字在内的《爱我中华识字歌》。《千字文》是南朝人周兴嗣编写的,至今不少人欣赏和使用,可见有其内在原因,但道理和优长何在?周兴嗣和后人都没有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来说明。其实就在于汉字多可独立含义丰富组词力强因而可以集中认识,尤其是常用字具有更加强大的组词能力,这三两千个汉字本身就能很少重复地组成有意义的一篇文章几个故事,学习几千字的文章就可以认识几千个字,进而掌握几万词,这就是《千字文》原理的奇妙之处。四字一韵较雅致较连贯的韵律也是最好编最好记的韵律(很难设想编个五言六言七言的识字歌,儿歌类故事类识字教材没有流传下来也证明它们有着致命弱点),而这是拼音文字绝对做不到的。《千字文》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是由于没有理论说明,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发展。其自身也有不少问题,一是选字太少,只识一千字等于没过识字关;二是选字不精不雅,很多未必是古今最常用字(如以下146字在今天的2500常用字中都没有包括,当时也未必是最常用字:昃,冈,芥,柰,鳞,虞,殷,拱,戎,羌,遐,迩,驹,罔,靡,覆,羔,璧,舆,履,夙,馨,渊,澄,笃,棠,箴,恻,弗,爵,縻,邑,邙,渭,泾,郁,楹,瑟,笙,侠,卿,辇,毂,缨,铭,尹,佐,奄,磻,阜,桓,匡,绮,虢,翦,禹,郡,岱,禅,碣,钜,邈,岫,冥,稼,穑,俶,黍,稷,黜,陟,柯,敦,庶,敕,聆,贻,厥,猷,祗,讥,诫,宠,殆,皋,寥,逍,枇,杷,蚤,凋,翳,鵾,绛,輏,垣,膳,饫,烹,帷,纨,炜,寐,觞,矫,豫,嫡,嗣,祭,祀,烝,稽,颡,悚,笺,牒,骸,垢,犊,骇,骧,诛,嵇,啸,恬,钧,颦,妍,矢,曦,晖,曜,璇,玑,晦,祜,绥,劭,矜,徘,徊,瞻,眺,陋,寡,诮等),据说作者是选用了王羲之字帖中的近千字;三是据说是一夜编出,因而疏于锤炼,词句不甚精美,用典过多也不利于学习。在今天已很不适用。但其方法值得继承发扬。集中识字、韵语成篇、先认后写等是自古以来民间形成的识字方法,这也是很多人包括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的共识,有趣的是,甚至一些外国人编的教材也采用了集中识字的方法,笔者就见到了韩国人编的汉语《千字文》。朋友说法国汉学家白乐桑先生也主张集中识字。集中识字肯定是汉语学习的最好形式,民间现在推行的快速识字教材不约而同地用了集中识字、韵语成篇的方法,区别只在于选字多少水平高低。但有的教材不精不通集中度不高(二三十个字一首诗讲一件事),有的教材为集中而集中为不重复而不重复,诘屈聱牙似通不通,类似字的堆积,这说明了作者功力不逮,也影响了学生学习和汉语声誉,是要注意纠正和制止的(汉字常用性不一样,一字不重地同样对待恰恰是错误的)。须知,“我们”是词,而“们我”不是词!我把这类问题看作是功力问题,与某些故弄玄虚还有不同。但汉语教材要说汉语,不成话不成文的东西正如刘勰《文心雕龙 练字》指出:“自晋来用字,率从简易;时并习易,人谁取难?一字诡异,则群句震惊;三人弗识,则将成字妖矣。后世所同晓者,虽难斯易;时所共废,虽易斯难。趣舍之间,不可不察。”《颜氏家训 文章篇》也说:“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诵读,三也。”集中识字韵语成篇的教材要想编得好就不那么容易了!但有意思的是,就是再拙劣的集中识字教材,也比现在的分散识字的最好教材的识字效果和综合效果好得多。有关部门仍然用分散识字方法进行对内对外汉语教学,实在是过莫大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