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代,是一个多梦的季节。古往今来,形形色色、瑰丽无比的梦想展开了多少少男、少女的人生道路?又为多少人的人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在少年时代,我也有一个美好的梦想--一个文学梦。 我生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小学、中学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度过的。那是一个无书可读,也不读书的时代。我至今还记得,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几乎有一年的时间,每天都是翻来复去地朗读、背诵、默写"老三篇",即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这一切,对于一个迫切地渴望着知识的甘露滋润心田的少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就开始如饥似渴地到处去找书看。凑巧的是,我的哥哥当时是国际关系学院英文系的大学生,因为当时除了造反以及劳动锻练,实际上已经无课可上。于是,一年春节,他就把自己所珍爱的文学藏书都带了回来。他走了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这些文学书籍。最初,我看到的是"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当时我还看不太懂这些诗句,然而,我却一下子就被其中那种忧郁的情调打动了。"人生不满百,长存千岁忧"、"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当时,我甚至不知道这就是诗歌、就是文学,但是我却强烈地喜欢上了它。于是,我把自己关在家里,《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选〉、《神曲〉、《罗米欧与朱丽叶〉……一本本地看了起来。也许,是我的天性比较偏重于情感、想象,也许,是这些书籍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总之,我从此就狂热地爱上了文学。 现在回想起来,为了满足自己的对于文学的爱好,在小学和中学期间,我做的最多的两件事,大概就是抄书借书和到处求教了。那个时代,我所喜爱的那些文学作品根本就没有地方可买,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动手抄。我花了很多时间,把我哥哥留在家里的文学书籍都抄了下来,《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唐诗三百首〉、《宋词选〉、郭小川的诗、拜伦的诗、雪莱的诗……这些"手抄本"就是我自己的文学藏书,我随身带了很多年,直到考上大学才恋恋不舍地与之分手。不过,我哥哥的文学书籍毕竟有限,为了能够满足自己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广泛的求知欲,我又想方设法到处去借书。跟父母的同事借,跟哥哥的同学借,跟自己的老师、同学借。我有一个同学,他的哥哥也喜欢文学,而且有办法借到文学书籍,于是,我每个星期都要骑着自行车跑十几里路,到他家去借书。至于我的几位语文老师的家,就更是我经常出入之地了。他们珍藏的每一本文学书籍,我都会借回来如饥似渴地阅读。当然,由于自己的年龄较小,加上当时的学习环境十分恶劣,因此我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好在我的老师们对我都十分关心。上中学的时候,我的班主任夫妇都是语文老师。他们就经常悄悄让我去他们家,为我作辅导、开小灶。我自己也经常主动向学校里的其它老师请教。就在前两年,我的一位已经二十年没有联系的当时在教高中的语文老师,看到报刊上介绍我的美学方面的成绩。联想到二十多年前的一个也叫潘知常的初中一年级的少年,曾经悄悄向他请教过《楚辞〉中的几个问题。他说,在那样一个大肆践踏传统文化的时代,竟然还会有一个少年向他请教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这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二十余年来,他一直希望得知这个名叫潘知常的少年的近况。于是,他试探着给我来了一封信。"你是否就是那个潘知常?"他在信中这样问道。当然,我就是那个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的少年,就是那个曾经悄悄向他请教传统文化知识的潘知常! 大量的阅读,不但提高了我的文学水平,而且激发了我的创作冲动,当时,我也尝试着写了许多诗歌、散文、小说。而今回首往事,在多梦的季节,作为一个少年,我做的最多的,就是文学梦。我渴望做一个诗人,渴望像杜甫、李白那样,写出一首首美丽动人的不朽诗篇。我经常梦想自己真的成为了一个诗人:我向人们朗诵我的诗篇,在我的周围听者如云,而在我离开人世的时候,人们的眼泪犹如六月飞雪……逐渐地,我的一些文学作品真的公开发表了。记得处女作是十六岁时发表的一首诗歌。当时,还没有稿费制度,报社给我寄来了一本介绍"义和团"运动的小册子,还有一本稿纸。收到以后,我的心情真是非常激动、兴奋。从中受到的鼓舞,实在是至今也难以言表。 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最终,我并没有成为一个诗人,而是成为一个教授美学的文学教授。然而,我却永远要感谢二十多年前开始的那个文学梦。没有那个文学梦,就没有我今天的进步。因为那个文学梦虽然没有实现,但是却为我今天的文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我的女儿林思嘉,也像我当年一样,已经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我也经常鼓励她:在学好功课之外,还应该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梦想。因为,尽管自己将来未必真正能够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是,这爱好、这梦想,将会化作自己前进的动力,而且,将会使自己终身受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