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集电视剧《阿丕书记》是人物传记剧,以陈丕显“文革”后出任湖北省委书记的5年时间为题材,表现陈丕显同志在历史转折时期的所思所为,使我们看到了一位老革命、老干部的本色与风范,尤其是在今天,极有现实意义——今天如何当干部?干部应是什么样?老干部给我们留下什么精神遗产?《阿丕书记》似是一面镜子。 陈丕显同志是老一辈革命家,曾戎马倥偬,驰骋疆场。解放后长期在上海工作。但该剧没有写他的一生,而只写了一生中在湖北工作的5年。这是他复出后的工作,是他经历了被打倒的劫难之后的人生。作为一个干部,我们看不出他有什么怨气冤气,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该怎么工作还怎么工作。老革命就是老革命,个人冤屈不足挂齿,倒是人民的疾苦使他牵肠挂肚放不下。心胸决定境界,心里装着自己还是装着人民,决定一个人如何当干部,决定一个干部如何做人。该剧主人公,人称“阿丕书记”,多么亲切,亲得像一家人。只有心里有老百姓,老百姓才可能这样亲切地称呼他。因此,看一个干部与老百姓的感情,从老百姓的称呼中就能找到答案。“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如果感情疏远了,硬贴是贴不出鱼水关系的,贴面难贴心。 “文革”结束后,面临着拨乱反正,面临着解放思想,面临着改革开放以及种种冤假错案的平反,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生产发展、社会进步?作为省委书记,如何把握局势?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也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湖北在改革开放初期能够稳妥推进,成效显著,是和阿丕书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不开的,也是和阿丕书记实事求是的个人品质分不开的。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他敢于打破僵化教条,敢于除旧布新,敢拍板、敢担当,就是因为实事求是。一个干部应当有所担当、有所作为。有没有作为,敢不敢担当,往往取决于有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没有实事求是的思想和品质,只能是惟命是从,从本本出发,不可能有思考、有见地,也不可能有担当。看过该剧,我从阿丕书记所经历的那段历史转折中感受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仅是一个政党的灵魂,也应当是一个干部、尤其是一个高级干部所应具有的思想品质。世界在变化,社会在发展,因此,思想不能僵化。世界上只有一成不变的教条,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该剧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之一就是:忘记实事求是之时,就是陷入思想僵化之日。 《阿丕书记》没有惊险的情节,不是谍战剧,可以说,它是一部现实题材剧,所展示的生活场景虽恍若隔世又历历在目,是我们民族共同经历过的一段历史。其实,历史是要常常被回忆的,因为历史孕育了未来,昭示着规律。该剧通过一个高级干部的经历,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尤其是展示了一个高级干部对普通群众的亲切关心,表现了老干部的作风和境界,令人怀念。今天,绝大多数人对革命年代走过来的那一代老干部心存敬意,就是因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平易近人、高风亮节、作风正派。 如果说《阿丕书记》还有什么不足,我以为展示工作内容多,展示生活内容少,尤其是个人情趣的生活细节少,不利于突出人物的个性魅力。“书记”足矣,“阿丕”稍嫌不足。 原载:《文艺报》2012年03月09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