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籍整理 >

再话新版《全宋词》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刘尚荣 参加讨论

     《文学遗产》2002年第5期刊登的许隽超《有关新版<全宋词>的几个问题》,读后获益良多。但作者给中华书局编辑部出了一道难题,有些批评也让编辑部无法承受。
     首先应当明确,新版《全宋词》只是旧版《全宋同》及《全宋词补辑》的改版重印与合刊,这在《改版重印说明》中已交代得一清二楚。由于《全宋词》的编纂者唐圭璋、参订者王仲闻二位老先生,生前并未授权编辑部对《全宋词》内容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正与增补,因此在改版重印与合刊中,编辑部的“修订”只能局限在卷首的《改版重印说明》交代的四个方面,亦即局限在编辑部职权范围之内。此外则不敢越雷池半步,否则面对《著作权法》将找不到说辞。顺便说一句,现在有些人对已故老先生著述任意改编或“修正”的做法.是很不严肃也不值得效法的。
     现在就许文提到的四个问题做些说明:
     关于辑佚。新版《全宋词》的“增订”,实际就是把孔凡礼《全宋词补辑》与唐、王的《全宋词》合刊,而且孔补部分附全书后并单独署名,不与《全宋词》正编混排。见诸报刊的为《全宋词》补漏的文章、资料,除许文列举者外还有一些,因孔凡礼《全宋词补辑》未及采录,则新版《全宋词》也不便收人,因为无处安插之。纳入正编?唐、王二先生生前无话,编辑部不能代劳;附全书后?署名又有困难。再说有些补漏并非总能得到学术界认可,操之过急易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关于考订。许文列举的李清照里籍等实例,如今已得学术界广泛赞同。但唐、王生前或未曾见到、或不予认可者,编辑部无权强加给他们。其实还有许多考订,如今人根据另外的善本《全芳备祖》,可对《全宋词》所据南京图书馆旧钞本加以补正,从而也为《全宋词))作出补正,皆因同样的理由而在新版《全宋词》改版重印时无法落实。
     关于校勘。许文列举的若干误刊与疏漏,再版时可以参照改正,这属于编辑部分内之事,随见随改。切盼读者多有指正。但李清照词的“晚来风急”当作“晓来”一事,许文明说唐圭璋曾撰专文校正之,只是唐先生在《订补续记》中,以及后来与编辑部的书信往来中均未涉及。
     关于检索。许文谓“新版却删除了旧版第五册后面的作者笔画索引”,实属误解。新版的《全宋词》为赶1999年春季订货会而先行印装,为配合新版《全宋词》之检索,另由冉休丹编制了《全宋词作者索引(增订简体横排本)》,按四角号码排次,兼收《全宋词》与《全宋词补辑》之作者,单独印装后随新版《全宋词》一起发行。凡定购新版《全宋同》而未得《索引》者,有权向发行销售单位索取该《索引》。他们有义务无尝提供该《索引》,因为新版《全宋同》的定价内是含有该《索引》的费用的。许隽超显然未见该《索引》,发出一番感慨情有可原。至于说到配合旧版《全宋词》的《全宋词作者调名索引》,编校排印多有疏误,实有必要配合新版《全宋词》重新编撰。
     最后说一句希望的话:在征得《全宋词》编纂者、参订者的家属(著作权继承人)同意后,组织力量对《全宋词》作一次稍具规模的较为彻底的增补与修订,以造福于后学,则是作者之幸也,读者之幸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