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峻先生《孟子译注》是一部名著,在学术界享有盛誉。该书批判地吸收了古代学者研究的精华,又充分地体现了作者自己的科学创见,注解精确允当,译文明白流畅,既为一般读者阅读古书开路,又为专业人员研究古籍搭桥。其裨益学界沾溉青年之功甚著。但也有个别注译可商。 一、《梁惠王上》:“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4页)译:“《诗经)的《大雅·灵台篇》说:‘开始筑灵台,经营复经营’。” 按:“经”解“筑”不确,应解“度”“测度”,毛传:“经,度之也。”郑笺:“度始灵台之基址,营表其位”孔疏:“始度为灵台之基址也,营表其位,谓以绳度立表,以定其位处也。”《传》《笺》《疏》解释一致,但后者比前者说得更清楚明白,这是说,开始为建灵台测度基址,用绳子测量并立标志.来确定它的位置。《孟子赵注》亦云:“始初经营规度此台”也没有说“筑台”,这里也是说.“规度”,至于说“筑台”那是下句“庶民攻之”的“攻之”,毛传:“攻,作也”即“筑”。这里“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四句诗是用“经”“营”“攻”“成”写测址、定位、建台、落成,是按工作程序来叙写建台的全过程的,这四句意为:开始为建灵台测基址,给它测量规划给它定位立标志,众百姓来建筑它,不多时就完成啦。 二、《梁惠王上》:“麋鹿攸伏”(4页)注:“鹿音优(you),母鹿,攸,在上古的文献里用同‘所’字。攸,赵注云‘安其所而伏.不惊动也。’”(4页)译:“母鹿正安逸。” 按:这里注译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攸”解“所”这是因“攸者经典俱训‘所’”,(见《尔雅义疏》上二)又可能袭《诗灵台笺》云:“攸,所也……麋鹿所游伏之处。”这里“攸”解“所”,如同《书·大禹漠》“嘉言罔攸伏”之“所”作特指代词。按此解不妥,不合文意,“麋鹿攸伏”不是“麋鹿游伏之处所”,而是写麋鹿卧伏的状态。二、“伏”引赵注“安其所而伏”为解,“安其所”从何而来,读者莫知其底蕴。三、“麋鹿攸伏”译:“母鹿正安逸”。“攸伏”如按注只能解“所伏”即“伏卧之处”,如何能解“正安逸”? 此句“攸”字,古今学者解说岐异,莫衷一是.如: 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一“由犹攸”条解“攸”字为“用”,说“‘庭鹿攸伏’言‘麋鹿用伏’也。”此“用”解“以”,可译“因之”,但这句与上句“王在灵囿”无此连接关系,此解不确。 杨树达《词诠》解“攸”字说“连词,用于主语与动词之间”。共引十五例,其中一例即‘麋鹿攸伏’这虽可讲通,但将“攸”字解为无义,则使此句成为游离于本段思想中心的冗语,不能同上下文一样突出共同的思想倾向。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