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济(1867- 1959) ,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1902年,受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夏瑞芳之请进入商务印书馆,先后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监理、董事长等职。张元济近60年致力于商务印书馆的出版事业,是我国近现代史中著名的出版家:他曾先后创办通艺学堂图书馆、涵芬楼、东方图书馆、合众图书馆等图书馆,是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开拓者和实践者。在他亲自参与规划下,1915年,我国现代第一部规模最大的语文辞书《辞源》问世,这在我国辞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以“扶助教育为己任”,率先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小学教科书《最新国文教科书》,首开我国出版新式教科书之先河:他十分重视出版外国学术和文学名著,从1903年起开始出版和重印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原富》和林纾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等,给我国思想界以很大影响。他先后创办了《东方杂志》等商务印书馆十大杂志,对传播文化,培养青年作者都起到了巨大作用。他精于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对于保存和整理古籍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张元济主持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之始,就很重视古籍和善本书的搜购和收藏,并兼做校勘工作。虽然商务印书馆早在1900年就开始排印出版古籍《通鉴辑览》、《纲鉴易知录》、《五经备旨》、《书传》等,但真正的古籍出版工作是从1914年由张元济以汲古阁本为底本影印出版《唐四名家集》、《五唐人诗集》、《唐六名家集》、《唐人八家诗》、《元人十种诗》等五种小丛书开始的。1926年张元济退休以后,更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的古籍校勘整理工作上去了。当时,国内战乱频仍,文物惨遭厄运,珍贵典籍流失严重,张元济认为保存古籍的最好办法就是化身千百,并让要用的人看到。 在张元济的主持下,商务印书馆根据不同读者对象来选目、选版本,先后影印出版的古籍大致有三类,一类是供学生用的,供中学生用的以《学生国学丛书》为代表,都由今人选注,加标点错印,供大学生用的以《国学基本丛书》为代表,不加删选。第二类是供专家用的,以《四部丛刊》、《二十四史》为代表,以实用为主,尽量讲究版本。第三类是以保存和欣赏为主,以《续古逸丛书》、《涵芬楼秘岌》为代表。 张元济主持商务印书馆古籍整理和出版工作,主要有以卜几个特点: 1数录大。《四部丛刊》一、二、三集共收书468种、4000册、近2万卷,再加上《续古逸丛书》、殿本《二十四史》、《百钠本二十四史》、《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丛书》、《丛书集成初编》、《涵芬楼秘岌》、《国学基本丛书》、《汉魏丛书》、《元明善本丛书》、《丛书集成》等,大部头的丛书就有43种。 2珍本善本多。为了影印善本古籍,张元济特别强调选择好的版本,他贵初刻而又不拘泥于初刻,坚持宋明人的著作尽量不用清刻本,因为清代的几次文字狱,已使宋明人的著作不存本来面目。张元济在整理影印古籍时,除采用涵芬楼藏本外,又向国内著名图书馆和各地藏书家商借善本影印,还曾亲赴日本向宫内图书寮、内阁文库、静嘉堂等处借用,摄影印制以补版本不足。张元济整理影印古籍还特别注重使用珍稀图书,除殿本《二十四史》、《丛书集成初编》外,母本都是珍稀图书。这些珍稀本子除手稿外,大都是初刻本。为了保持史料的本来面目,《百钠本二十四史》辑得宋版巧种,元版6种,元史用洪武本,旧五代史用人典有注本,明史附入考证,比殿本有所增加。 3动员海内外大批公私藏书家商务印书馆。虽有涵芬楼藏书,但它的影印主要还是靠海内外公私藏书家的藏书,如《四部丛刊》所用底本,除涵芬楼自有的外,借用国内外52 家公私藏书,277种图书,其中借自瞿家铁琴铜剑楼71种,借自江南图书馆39种,借自日本静嘉堂文库原陆心源 宋楼藏书4种。清末四大藏书家,除海源阁藏书因兵灾散佚外,其他三家都利用了。 4整理校勘认真细致。在古籍辑校中,张元济尽量选集精本、古本,至于校勘,更是全神贯注,功力细密,虽一笔之微,必旁征博引,始予以决定。辛亥前后,《火坚志》有六个残本出现,为校辑《火坚志》,张元济以湘潭刘思亮所藏黄工烈校订旧抄本100卷和严元影宋手写本80卷为底本,而且用其他本补正,前后花费将近10年的时间。最后,张元济从多种不同版本中斩得206卷,并精心校勘,以涵芬楼名义排印出版,成为现今存世的最完备的版本。《四部丛刊》初编出版后,有21种书又发现了年代更早、更完备的版本,另有44种书发现了可以增补的缺卷和缺页以及历代名家的校记,再加上第一次印书“购者纷至”很快代偿,张元济便于1926年至1930年又重版了一次,1934年出版了续编。张元济主持商务印书馆工作十分繁忙,他就利用出差在轮船、火车上以及避暑时间进行校勘整理,《百钠本二十四史》准备工作用了10年,从1930年开始出版,到1936年才全部完成。《百钠本二十四史》出版后,誉满中外,对于保存中国古代文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张元济对于古籍整理做出了巨大的负献,其意义也是十分深远的,具体表现如下几点: 1挽救民族文化遗产,使其免于沦亡。 2解决学者求书的困难,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 3汇集善本,弥补清代朴学家学术研究工作中的缺陷。 4通过校勘,考订文字的讹衍阙脱,恢复古籍的本来面目。 5把一批散在各家的残本拼凑齐全,使之破镜重圆,如《太平御览》、《百钠本二十四史》等. [参考文献] [ 1]商务印书馆一百年[M ].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98. [ 2]汪家熔.大变动时代的建设者[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 3]张人风.智民之师·张元济[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 . 原载:《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