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知名网络社区发起大型网络征文大赛,为优秀网络写手做嫁衣,协助他们将网络文字变成电子图书和实体图书。 有学者认为,这个宣言的出台,标志着网站、书商、出版社对网络写手的态度,已经由“红一个出版一个”的被动阶段,走向专业包装造星的主动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禁要问,该如何看待网络写手? 文学速成的功利之求 2007年作家富豪榜上,《鬼吹灯》系列和《明朝那些事儿》系列的作者“天下霸唱”和“当年明月”,分别以280万元和225万元的版税收入居榜上,超过了刘心武、石钟山等作家。 网络写手风生水起的背后是网络文学的兴盛。网络文学能相对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迎合读者口味,受到网民的喜爱。但也有传播学专家认为,随着网络文学的大行其道,某些网络写手为了赢得读者,获取更多利益,开始恶意炒作,甚至竞相引入不良因素以吸引眼球,导致网络文学充满浮躁之气。“网络文学使很多草根作者成名,但也使自己不再纯净,色情、暴力开始充斥其中。”一位网络写手说。 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写手并不忌讳谈“名利”。“我最看重的就是利。名都是虚名,名只会唬人。写书有利当然更好,但有名就没必要。多赚钱才是实在的。”一个网络写手这样说。一定程度上,正是这种对于名利的追求,导致网络文学逐渐速成化。 尚未成熟的“公共抽屉” “以前也有很多人写东西,只是没有渠道发表,只能放在抽屉里。现在,有些文学网站扮演了公共抽屉的角色。”独立出版人叶匡政这样认为。但是,“真正成熟的网络文学,目前还未诞生,已有的作品,绝大多数无文学价值。” 发起这次网络征文大赛的主办方表示,他们邀请了一些知名作家、学者担任大赛指导和评审团,是为了推动原创网络文学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不过还是有很多网民担心,此次“造星”计划能否正确引导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以轻松、贴近大众的风格赢得了众多读者。但大部分网络写手没有接受过严格的写作训练,作品中充斥大量重复、累赘的话语,用词生硬、粗俗的问题更是层出不穷。这类网络作品的泛滥,对青少年教育会带来诸多不利。 缺乏生活经历也是网络文学的一个硬伤。很多网络作品以魔幻、玄幻题材为主,或是网络游戏的小说化,或直接从电影、漫画中提取素材。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套完善的衡量网络作品是非优劣的标准需要逐步建立。 原载:《光明日报》 原载:《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