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弯弯,其实是我们每个人的童年” 读张之路的中篇儿童小说《弯弯》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李东华 参加讨论

    “我就是抱着这种亲切感画完了如此亲切的一个故事,没有刻意地加进太多设计……弯弯,其实是我们每个人的童年。”这是《弯弯》的绘画作者吴雅蒂对这本书的一句评价。我觉得这句话道出了《弯弯》的灵魂和精髓,看得出一个绘画作者和文字作者心心相印的精神共鸣。刘勰说:“知音其难哉!”有了吴雅蒂简洁而到位的“知音语”,胜却一切啰唆的评论,我也只能用借花献佛的办法,来表达自己对《弯弯》的喜爱。
    一个单眼皮,梳着羊角小辫儿,背着红色双肩书包的“五中孩子”——学习中等、身体中等、品德中等、家长中等、学校中等,什么都中不溜儿——她就是六年级小女生徐弯弯,她不是令人头疼的“淘气包”,没有滑稽夸张的噱头引人注目,她也不是受老师宠,也不像爱向老师打小报告的“班干部”,头顶永远照耀着光环。她既不是中国教育体制所认定的“好孩子”,也不是“坏孩子”,她站在“好孩子”和“坏孩子”之间那一条宽宽的中间地带里,她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名中国小学生。徐弯弯是你,是我,是最广泛的童年。但徐弯弯这个人物不好写,因为她普通,身上缺乏让人一眼就能发现的戏剧性,她不容易“立”起来。张之路先生值得让人称道的地方就在这里,他塑造了一个普通孩子的典型形象,而且把这个形象描绘得立体,丰富,饶有情趣,并进而从她的身上折射出每个人童年的投影。可以说,在中国儿童文学的人物画廊里,在那群探头探脑、做着鬼脸、叽叽喳喳的孩子们中间,又走来一个新朋友弯弯。
    弯弯善良,单纯,快乐,清爽,不是那种爱闹别扭的小女生。在张之路先生一双充满爱心的智慧之眼的探测下,普普通通的弯弯,居然有那么多好玩的事儿,她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老师发动他们搞收藏,同学们有收集邮票、火花、蝴蝶标本的,你瞧弯弯收藏什么?弯弯收藏“声音”——她用录音机录下全班同学的声音,作为礼物放给同学们听。她有很宽广的爱心。当她收到一封和她同名同姓的生病的孩子寄来的信后,她回信之后得不到回音,她怕那孩子因为生病无法回信,又连写了两封回信。她很真诚,不说假话。写作文要写自己的妈妈,弯弯是这么写的:“我有一个老虎一样的妈妈,她没有老虎的牙齿也没有老虎的爪子,但她却有老虎一样的脾气。”多么有趣的童言童语!可是在老师的眼里这是一篇坏作文,因为诋毁了妈妈的形象。弯弯也有她的小小苦恼,比如作文抒写了真情实感却得不到老师的认同,比如那写也写不完的作业。可是开朗乐观的弯弯总是不那么在意这些不如意,而且她有她的小聪明,为了对付老师布置的“抄写生字二十遍”,弯弯在爸爸的帮助下发明了可以快速抄写的“排笔”,我记得我小时候也做过类似的“排笔”,看到这里我忍俊不禁——没想到被遗忘和被忽略的童年,在张之路先生的娓娓道来中,竟然是这么妙趣横生,而一个平凡的小女孩身上,在一个富有同情心和耐心的作家眼里,可以发现如此多的闪烁着星星一般光芒的细节。
    这些细节让我们重返童年,重新审视那些被忽视的心灵,进而思考一些和教育和人性相关的更具深度的话题,不过这些更深层次的思考以及作者对于同情、爱、勇气等等一些永恒主题的执著坚守,都是深埋于一种洒脱幽默、亲切轻松而又温馨细腻的叙述之中。当下的作家可能很难坐在远山深处一座小屋子里一动不动地写作,他是坐在列车上的,这趟列车飞速驶向时代的深处,车外的风景以令人眩晕的速度在变换,一个好的作家既要在眩晕中清晰地把握此刻窗外的景物,还不能在失重的感觉中忘却自上车伊始他的内心所携带的那些沉甸甸有分量的记忆。
    张之路先生在这部新作中依然坚守着他的艺术技巧。他有着老式手艺人的实诚,讲究活儿做得漂亮不漂亮,正宗不正宗。小说的起承转合总是严丝合缝,法度谨严的;语言是简洁流畅的,在不动声色中有令人喷饭的诙谐;三笔两笔即能把一个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哪怕仅仅是一个登场一次两次的小角色……但在这一切之外,他加强了小说的故事性。
    在从纸质传媒到电子传媒过渡的年代里,在文学和电影、电视、网络竞争中,文学似乎一直处于节节败退的状态中,“文学死了”的喊声不绝于耳。而小说,它当真有一天会像其他一些艺术形式一样走进博物馆吗?如果小说不再被读者所需要,那么什么还可以留下来?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君特·格拉斯说:“人们总是在讲故事。”从远古到现代,人类听故事的天性似乎从来没有变过。当下很多儿童小说,尤其是写给小学生看的很多小说,其实都是在讲故事。儿童文学作家们对于故事的这种集体性的热爱,不知道是一种无意识的巧合还是一种深谋远虑。
    不过,在当下中国的文学土壤里,生长着一种植物,它被命名为“小说”,但其实仔细看看却是“段子”,它们面目相似,如同谷子与稗草一样难以分辨。据一位名人说现在人们都把日子过成了“段子”。这句话套用在一些儿童小说身上完全合体——很多的中长篇儿童小说正在努力变成“段子”。打着“幽默”的旗子,提着装满插科打诨作料的小桶,可以调制出面目相仿数量无尽的“段子”,把它们像一捆葱一样捆在一起,贴上“系列儿童小说”的标签,就可以作为一个成品从儿童文学的工业流水线上下线了。
    张之路先生是个善于讲故事的人,他能把一件平淡的小事讲得跌宕起伏,婉转曲折,他是个很绅士的、文质彬彬的人,他讲故事的时候从来不用夸张的手势和激昂的语调,他是在亲切的、温和的从容的叙述中,在一个个精彩纷呈的细节里抖落他的智慧和他的风趣,不过,在我看来,能把故事讲好还在于他并不甘心只讲故事,那些蕴含在故事之中的道德的艺术的力量,是承载于故事却又超越于故事之上的。
    在这个文学大转型的年代里,《弯弯》只是一部小小的书,小到只用一到两个小时就可以读完。不过,俗话说:“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好吧,假如我们还没有做好写小说的准备,就先看看张之路先生是怎么讲故事的吧。
    原载:《思无邪——当代儿童文学扫描》
    
    原载:《思无邪——当代儿童文学扫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