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诗歌创作呈现出多元共存的审美格局。不管是贴近现实生活、表现时代风貌,还是抒发个人情怀、描绘心理图像;不管是雄浑的交响诗,还是轻柔的小夜曲;不管是直陈胸臆,还是意象叠加,只要具有新鲜的审美发现和独特的审美个性,只要能给人思想启迪和艺术熏染,都可能成为上乘之作。诗人商国华生活在铁西工业区,他亲历了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的重工业基地从崛起到腾飞的历史进程,从它的曲折前进中有了深刻的心灵感悟,从而创作出《飞虹》和《凹凸的齿轮》等情思激荡的诗集,浸透着对国计民生的热切关注,表现出对那些以辛勤劳动创造历史的人们的热诚景仰,洋溢着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妙诗情。 工业园区滋养了商国华的生命,也激活了他的创作灵性。他以铁西为基地,不断延展政治视野和精神天地,不断深化历史感悟,不断确立崭新的价值取向,从而创作出一部意蕴深邃、气势磅礴的长诗《引擎》。这是一部表现我国工业建设经济发展的全景画卷,也是一部具有宏大主题的政治抒情诗。赞美祖国、讴歌时代的长诗不胜枚举,不乏泥实的叙事或空洞的呐喊,不乏流通的语言和类型化的认知,从而难以摆脱平泛和平庸。商国华则别开生面,从工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视角,凝视我国改革开放的艰辛历程和峥嵘岁月。他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以历史哲学的高度观照历史进程,评价历史功过。他以百余年的时空为背景,回溯无数仁人志士追寻工业救国、工业强国的梦想,从“洋务运动的星光”到“立宪除弊的热血”,都没有找到发展和兴旺的途径,只有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才张开了“中国生产力初生的翅膀”。他没有忘记那些政治元勋、工业先驱们闪光的名字和他们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省察到历史的天空不总是天朗气清,也有阴霾和雾障,前进的道路不总是一马平川,也有坎坷和泥泞。神话淹没了现实,谎言在生产指标上膨胀,“阶级斗争”循环往复,众人对祭坛崇拜盲从,致使生产停滞人民贫穷,却始终没有泯灭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和追求国富民强的理想。商国华让热烈赞颂与批判意识相交融,表现诗人的良知和清醒的历史感。 其二,在他的意象营造和流淌诗意中,阐发了改革开放是崭新时代的精神命脉,指出走向富裕是人们共同的心理诉求和价值取向。他认为是贫穷才让许多人潜逃香港:“1978年的月光 记下了/万余名宝安人偷渡的背影”,“堵截是没有出路的/扶起同胞生存的腰杆/给我们一块自主权/复兴也会迈进我们的门槛”。他用大量诗意盎然的语句,讴歌世纪伟人邓小平“以理智与豪迈的血性敲响了——/解禁大地 涅槃中国的晨钟”,从此改革开放的先锋们,就创造出石破天惊般的奇迹,于是就有了深圳崛起、浦东开发、东北工业的复兴,于是就有了“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光焰辐照下的欣欣向荣。同样,他没有掩饰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有许多困惑和曲折,有许多痛楚和欢乐,在盛世凯歌中也流动着忧患意识,这是真诚的爱国者应有的秉赋。 其三,在表现手法上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融,既具体又空灵。诗歌在大量数字中穿行,会索然无味,他固有生动的比譬、丰富的联想、大量排比句式浩浩荡荡,大量格言警句发人深省,都强化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商国华的长诗虽有解说的印痕,但那浓郁的抒情总能让我们荡气回肠,这真是一种久违的感觉。 原载:《文艺报》2010年5月17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5月17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