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组:“如果:假如、假若、假使、如其、如若、若是、设使、向使、要是”。“如果”解释了9个词,具体显示如下: 【假如】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一定去。 【假若】如果:~你遇见这种事,你该怎么办? 【假使】如果:~你同意,我们明天一清早就出发。 【如其】如果。 【如若】如果。 【若是】如果;如果是:他~不来,咱们就找他去丨我~他,决不会那么办。 【设使】假使;如果。 【向使】<书>如果;假使。 【要是】如果;如果是:~你想参加,我可以当介绍人|这事~叫他知道了,一定会发生争吵。 把这一组词放到《同义词词林》考察,发现这10个词全部属于Kc08-01类,即第一层K类“助语”、第二层Kc类“联接”、第三层Kc08类“如果 那末”、第四层Kc08-01小类。 现在来得出下面的结论就不难了,即《现汉》用同义词释义串联起来的词群就是一个小的义类,经常充当释词用的词就是这个义类的词首词、代表词,而502个高频同义释词就代表着502个小义类,这些高频词应该就是词典释义中最经常用到的常用词。由被释词的多少来透视释词义域范围广狭的方法,以前苏新春在讨论古汉语基本词汇的时候也尝试过,[⑧]这应该是一个有相当可靠性的方法。 2.转释词。指的是相互解释的词。可以通过转释词来找到词与词之间的联系,从而扩大词群的联系范围,把一个个孤立的义类串联成一个大的义类。 仍以“聚集”组为例。“聚集”是由“集合”来解释的,而“集合”又解释了“集聚、纠合、聚齐”;再下去,“纠合”又解释了“纠集”,“聚齐”解释了“会齐”。细列如下: 【聚集】集合;凑在一起:~力量丨~资金丨广场上~了很多人。 【集聚】集合;聚合:人们~在老槐树下休息。 【纠合】集合;联合(多用于贬义):~党羽,图谋不轨。也作鸠合。 【聚齐】(在约定地点)集合:参观的人八时在展览馆门口~。 【纠集】纠合(含贬义)。也作鸠集。 【会齐】聚齐:各村参加集训的民兵后天到县里~。 这样通过互训串联,“集合、集聚、纠合、聚齐、纠集、会齐”就与前面的词合起来成为有19个词的同义词群。而这6个词在《同义词词林》中的分布也十分贴近,“集合、集聚”属Ie10-01类,“聚齐、会齐”属Id10-02类,“纠合、纠集”属Ie10-04类。 如果只停留在一个层次的同义释词,“聚集”“集合”“纠合”“聚齐”就成了四个不关联的释词,它们的加权得分分别只有45、16、4、4。 3.同素词。通过查找相同词素的方法来系联同义词词群。汉语复音词大部分是复合词,复合词的词义大都保留了词素的意义要素,因此,同素词群也就因为有同一词素而具有了某种程度的相同词义成分的可能。 上述“聚集”群,在19个词中共使用了16个词素,它们是“集9”、“聚6”、“拢3”、“汇3”、“合3”、“纠2”、“萃2”、“齐2”、“会1”、“屯1”、“骈1”、“麇1”、“凑1”、“阗1”、“凝1”、“荟1”,汉字后面数字表示构词数。在5048个同义释词中,用这16个词素构成的词有82个,其中整个词的词义属于“聚集、集合”类而又没有被上面的系联法所覆盖的词还有5个词。下面是这5个词的加权得分、《同义词词林》中的义类分布及所解释的词语: 集中:4分/Ie10-01/集注 会合:10分/Ie10-01/汇合、 交会、交汇 聚合:6分/Ie10-01/汇拢、集聚 群集:3分/Ie10-01/麇集 会集:4分/无/荟萃 通过以上同释词、转释词、同素词的三种系联方法,在4953个双音释词中就串联起了同属“聚集”义类的8个同义释词,其中属于高频释词范围的有3个,中频的1个,低频的4个。这就给最终提取该义类的代表词、核心词提供了扎实的基础。这仅是一项示范性的工作,它显示提取、概括词群的代表词、核心词的工作是可行的。这首先是因为这样的词语存在是客观的。同属一个词群中的“同义词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没有直接的、自由的指名意义,这种同义词不是直接表示自己的基本意义,而是通过语义上的基本词或称核心词来表示的,这核心词的指名意义才直接通向现实,它是一连串相关同义词的基础”。[⑨]同义词同类词的核心词总是会以种种方式体现出来,它存在于人们的语言使用习惯,存在于种种语言材料,并总会在语用中首先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常用词、高频词。这在成系统、大词语量、释义规范的语文词典中,会表现得尤为鲜明。 本文所作的只是提取词典释义常用词量的初步工作。后续工作可以从多方面深入,如对高频与中频同义释词进行全面的义类概括;把分析对象从“单义”“双音词”中扩大到多义词,扩大到单音词与双音节以上的复音词;特别是对使用了说明式、定义式释义词例的分析,从对释式的常用词量延伸到定义式的常用词量的提取。但目前所作的初步工作已显示了这一研究的诱人前景。它不仅将形成提取常用释义词量的方法,还将揭示汉语词汇中最富于阐释力、最具覆盖力的核心词语系统,这类常用词量将为语言教学、教材编写、词典编纂、中文信息处理等领域提供进一步开发的基础成果。 作者介绍: 苏新春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 主要从事汉语词汇理论、计量词汇学研究 孙茂松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 主要从事中文信息处理研究
Commonly Used Disyllabic Defining Words: Number and Extraction Methods
The number of the most important words in a language is a topic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cognitive science, semantics, and lexicography. From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the present authors first extract 6010 disyllabic defining words with single clearly specified meanings. By connecting these words with common defining representatives, mutual glosses and identical morphemes, and by weighing their importance in terms of frequency and position in definition, the authors further extract 502 commonly used disyllabic defining words. Finally they conclude that, generally speaking, the words that enjoy a high frequency in definition are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currency in usage, a wide semantic scope and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semantic meaning.Based on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Su Xinchun Sun Maosong Key Words: synonyms, defining words, word frequency,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参考文献: [1]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①] 董振东、董强箸:《关于知网-中文信息结构库》(知网主页http:// www.keenage.com) [②] 张津、黄昌宁《从单语词典中获取定义原语方法的研究及现代汉语定义原语的获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996) [③] 李葆嘉《现代汉语元语言系统研究和汉语词汇规范》,(全国汉语词汇规范问题学术研讨会,2001,12厦门大学) [④] 苏新春、顾江萍《“人”“机”分词差异及规范词典的收词依据——对645条常用词未见于〈现汉〉的思考》,刊《辞书研究》2001年第2期 [⑤] 李友鸿《词义研究的一些问题》,刊《西方语文》1958年第1期 [⑥] 张志毅《同义词词典编纂法的几个问题》,刊《中国语文》1980年第5期 [⑦] 鲍克怡《试论词义分类词典的编纂》,刊《词典和词典编纂的学问》,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 [⑧] 苏新春《论古汉语基本词汇的广义性》,刊《广州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第1期。苏新春、顾江萍《如何确定古汉语基本词汇的广义性》,刊《广州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0年第6期) [⑨] 苏·维诺格拉多夫《词的词汇意义的主要类型》,刊《俄语教学与研究》1958年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