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一个城市应有的文学记忆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谢有顺 参加讨论

    中国当代文学这三十年的变化,几乎都由青年作家所发起,正是他们的写作实践,最终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学变革。因此,青年作家的写作,无论过去和现在,都洋溢着一种求变的渴望,而正是这种求变和解放的写作冲动,唤醒了他们内心那种探索和革命的激情。因此,观察当下的深圳文学,青年作家的写作无疑也是一个重要的视角。由于深圳文化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接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写作者,也就容纳了他们对生活、对世界的各种大胆想像。他们的想像,极富差异,众声喧哗,可以说,他们的作品,很好地展示出了这座城市的内在特点。
    当下的深圳文坛,不同风格的青年作家共同处在一个文学场域,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书写着个人的经验和这个时代的生活,使得深圳文学呈现出了一种新的审美向度。一群有潜质、有才华的深圳青年作家已经成为岭南文学的重要群落。吴君、谢宏、央歌儿、谢湘南、梅毅、秦锦屏、毕亮、徐东、卫鸦、王顺健、曾楚桥、萧相风、厚圃等人,已为文坛所瞩目。这个作家群的写作实绩,即便放在全国的视野里来观察和定位,也是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
    我想,当一个地方的文学趣味和写作风貌慢慢定型的时候,唯有依靠这些后起的新作家才能重塑它的活力。比如,吴君的小说就多以深圳为背景,侧重于对渺小人物命运的关注,她的小说语言简洁而不简单,故事干净而不俗套,像《亲爱的深圳》,讲述的是一对农民夫妻、一对农民父女、一对城市父子在深圳追求幸福的故事,但小说对人性的精细解剖和微妙分析,以及对人活着之尊严的召唤,令人印象深刻。而谢宏的写作沉着、从容,他的小说有灵性和诗意,对当代都市人的情感生活与内心焦虑有着很强的表现力。他近年的作品如《深圳往事》、《貌合神离》、《文身师》、《影碟》等,昭示了他在处理故事细节与小说语言上的禀赋和才情,尤其是他坚持书写残酷下的温情和喧嚣背后的宁静,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独有的写作风格。
    在关于对城市与当代生活的认识上,青年作家卫鸦的小说也提供了自己的角度:“在这样一座快节奏的城市里,不管我们是身居高位,还是身处市井,我们内心的强度都是一样的。我们对情感、对性、对物质、对前景,无不忧心忡忡。当我们得到了物质上的满足之后,我们的生活可以稳定,但内心的彷徨与挣扎永无止息。”他的许多作品,如《被记忆敲打的黄昏》、《被时光遗失的影像》、《被红土串起的记忆》、《唢呐不哭》、《纸船》等,表达了对都市的批判和对故乡的寻根,以及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写作往往是朝向故乡的一次精神扎根,这也使得卫鸦的小说写到了苦难和不幸,但他也不忘给人间的希望和温暖留存空间。他心里还存着爱,所以他笔下的人物也就还有出路。在城与乡的对立中,也许最需要警惕的,就是简单地贬抑城市,而一味地把希望寄托于乡村和田园——卫鸦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小说写出了当代经验的复杂性和两难境遇。
    除此,我还喜欢谢湘南的沉思和机智,王顺健的明快和简洁,也喜欢央歌儿所创造的小世界,喜欢梅毅的大胆和恣肆,也喜欢秦锦屏和毕亮的老实和诚恳,以及萧相风对当代生活的概括和描述,还有徐东、曾楚桥、厚圃、谯楼等人,他们的写作,都有着直面当代生活之真实与复杂的勇气,而且在语言上有着浓郁的现代气息。他们是深圳生活的在场者、记录者,同时也承受和咀嚼这个城市的创伤记忆,所以他们的观察与思考,丰富了这个城市的基本表情。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文学,这不仅是从地域风貌上说的,也是从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而言的。深圳地处珠江口东岸,与香港、东莞、惠州接壤,呈狭长形,一个弹丸之地,何以有如此大的容纳力,又何以能让这么多人对她不离不弃?也许正是在于她杂收各种智慧,并使各色人等都对深圳有强烈的认同感。而南腔北调成了深圳精神的正统,这何尝不是一种文化活力的表现?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深圳像北方城市,大概初来此地创业的人,很多都来自北方,影响了这个城市的整体性格,至少,南方城市的柔软,在深圳并不突出。可这有什么关系呢?北方的,南方的,得以汇聚一炉,这正是深圳的襟怀。早上见面互道“早晨”,上酒楼吃精致的点心,这个时候,所有深圳人都是南方的;而回到家里,忙着下面条补肚子,或者吃实心馒头,这时的他又成了北方人——离家多年,他终究改不了爱吃面食的习惯。
    这点也鲜明地体现在了深圳文学之中。那些青年作家,在书写深圳当代生活的同时,你总能从他们的作品背后看到一条精神影子——他来自不同的人的不同记忆,也来自不同的文化和族群,而正是这种杂陈和混合,使得文学深圳并不单一,它看起来是当下的,其实也是历史的,看起来是现代的,其实也隐藏着传统中国的面影。它的宽度、丰富和无法归类所蕴含的活力、前景,正在把这个城市的文学变成一个当代文化研究的生动标本。
    这或许也是深圳文学应该企及的高度。因此,我也希望深圳青年作家不必掩饰自己的口音,不必卸下自己故土所赋予他的精神重担,而是要带着这些口音和重担上路,进而来激活自己的当代经验,把各种文化、记忆和经验相撞击、相交汇之后的都市奇观真正写下来。我认为,这是深圳文学中最值得期许的一种写作。
    (作者系中山大学教授、博导、著名文学评论家)
    原载:深圳特区报2011年03月03日
    
    原载:深圳特区报2011年03月03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