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鱼尾狮之歌》读后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刘登翰 参加讨论

    新加坡是华人移居东南亚最早的地区之一。伴随华人的到来,中华文化在新加坡有广泛的传播。华人社团、华文教育和华文报刊成为凝聚新加坡华人社会的重要构成,同时也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新加坡的华文创作。其历史,可远溯至上世纪30、40年代。其时,与祖国内地往来密切的新加坡华文写作者和由祖国内地移居新加坡的文化人,就不断有作品行世。特别是新加坡独立以来,华文作为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之一,更推动了华教、华刊和华文创作的进一步繁荣。这一切,都使在海外写作的华文作家,深感荣幸与羡慕。
    和目前活跃在文坛上的一些海外地区(例如北美)的华文作家不尽相同,新加坡———乃至东南亚诸国的华文作家,大多(当然不是全部)是第二、三代的华侨或华裔,热带的风雨、物象和世代相承的生存境遇,伴随着他们成长。他们的文字底韵里,自然沾有这份浓郁的东南亚自然与文化特色。虽然他们大多(当然也不是全部)在国籍认同上归属于所居国,并且越来越有着强烈的国家意识。然而,在文化认同上却大都依然保持着浓厚的中华文化情结,并以对中华文化的坚守,作为对于所居国多元文化的一种丰富。这使他们的作品呈现出双重文化互相映衬或互相渗透的独异色彩。他们大多并非“专业”作家,除了少数在文教机构服务的写作者之外,他们大多必须从事另一与文学相去甚远的职业,业余才能挤点时间执笔聊寄心怀。因此他们比较难有长篇大著,较多是诗或散文这类短制。然而恰是诗或散文,最能及时抒发他们情怀,展示热带地区的风光色泽。积以时日,诗与散文的成就,在新加坡乃至整个东南亚,绝不可小觑。
    《鱼尾狮之歌》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书中收35位作者的35首(组)诗歌和61篇散文。阅其作者简介,最年长者为已故的老作家柳北岸(1905—1995),尚健在的如刘思(1917— )亦已94岁;而最年青者如许文威,生于1969年。新老作家之间的年龄跨越半个多世纪,应是两、三代人。当然这群作者,并不是新加坡华文作家的全部。就文学人口而言,不足400万人口的新加坡,文学人口的比例可能是全世界最高或最高的国家之一。这部文集虽不能代表新加坡华文文学的全部,但作为一个“抽样”,仍然可以让我们看到新加坡华文文学创作队伍的规模与特色。或许是选编者的有意选择,作为纪念中新建交20周年的献礼之作,其作者大多是与新加坡独立一道成长起来,在中新建交的这20年中活跃于文坛的华文书写者。他们不仅以自己的作品,而且以自身成长的文学历程,见证并记录了新加坡独立与中新建交这段辉煌的历史。
    《鱼尾狮之歌》的文学特色是鲜明的。35位作者文字娴熟,笔墨多采,显示了各自不同的风格。由于文集的各位作者身份不同,职业有异,他们以诗、以文,对自己人生的所思、所遇、所感、所怀的抒写,便呈现出了新加坡华人生存的多种样态。恍如一组画,各个局部自呈风采,整合起来,便如一幅长卷,斑斓多姿。其中尤为感人的,是作者们在展示自己作为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同时,又表现出强烈的华人意识、华人文化和华人情怀。文集开篇的《鱼尾狮传奇》,便以十分自豪和自信的诗句,歌颂了这个以“鱼尾狮”为象征的国家内心的浩瀚和深广;而在同一作者的另一组诗《去年冬天游绍兴》中,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稔熟与挚爱,并非任何一个外国人或异文化者所能理解与把握,只有血脉相连、文缘相承的华人,才能表现得如此深入和贴切。这是融入在血液之中的一种无法轻易改变的人文情怀和文化习性。文集中的许多篇章,都表现出这一典型情怀。渗透其中的道德、伦理、情感、智慧,乃至人情、世故、方言、习俗、信仰、礼仪、艺文、餐饮等等,都深烙着中华文化的印迹。蓉子有篇短文《榴木连情结》,写她对南洋珍果榴木连由陌生、拒绝到思恋、依赖,喻示人生大半岁月的五味杂呈,是一个海外瀛客特有的感遇,这是作为新加坡作家的蓉子的一面;而另一面如她在另一篇短文《替人行孝》中所呈现的,其中的人情伦理无不彰显着中华文化中那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博大襟怀。养老院不仅是蓉子的一项事业,也是她的一份志业。她在文末中说:“当我对老人作晨昏定省时,我常想起在千里外的父母。我在这一行业里,出卖自己的爱心,替人行孝,自己的父母,却无缘长期承欢膝下,实是人生一憾事!”当个人对自己双亲无缘长期承欢的憾事,转化为对其他老人尽孝的幸事,这种伦理观念正是对中华传统孝道核心价值的弘扬,是一种超越直属血亲关系的更普世的孝道。
    文集中的诗歌,直接承续汉语新诗的传统,抒情言志,写景喻象,语言浅白,却含深意。近些年来东南亚诗歌深受台湾诗风的影响,有消极方面,更有积极方面。在这部分诗作中所体现的主要是积极方面。较少那种故作深奥而以艰涩面目吓人。这些诗歌,清新可读,重在构思,讲求言外之意。如吴垠的《酒乡》,写花雕之都的绍兴风情。开首平平,似是几行分开排列的白话:“贺知章告别/陈洪授/陈洪授告别孔乙己//唐代告别/明代/明代告别/民国”,然而,却蕴深味,以酒徒写酒乡,时空跨度很大地点出诗的环境和历史;随之两行:“待客的餐桌:鱼呀!肉呀!饭呀/中间总坐着一把肥酒缸”,一个“坐”字,出神入化地写出酒乡的风俗;然而作者并未至此而止,精彩在结尾三句:
    要是风大,要是风大
    方圆百里的街树
    酩酊的酩酊,醉倒的醉倒
    似是写景,实为写意,树的酩酊,是酒乡的酩酊。言此而意彼,诗的意味不在语言的雕琢铺排,而是透过简约平白的语言呈现出来的“诗想”上。
    文集中的散文,可能大多选自报刊上的专栏文章。专栏散文是纸质传媒发达之后兴起的一种文体。它包含了传统散文的抒情、议论、写人、记事等种种因素,随不同作者的喜爱和需要,而呈现各种面目。虽然同样具有散文的随兴自由,只在文字上有所限制,方寸之中却能尽显大千。专栏散文的活跃,是近数十年来散文在体制上的一大发展,由海外发端而近年在国内也十分流行。形制虽小,但熟练的作者却总能把握自如。《鱼尾狮之歌》中的诸多篇章,都精短可读,显示了新加坡华文作家在这一方面的修炼,已到十分娴熟的地步,值得庆贺。
    作者简介:刘登翰,男,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原载:《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1年第1期
    
    原载:《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1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