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绝配佳偶薛宝琴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wind123 参加讨论

     
    

    薛宝琴只是《红楼梦》中的一位匆匆过客,在小说中出现的次数不多,然而这位过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第49回,她第一次出场,便光彩照人,获得宝玉及众人的高度评价。尤其是宝玉对袭人、晴雯所说的话非常具有代表性:
    “你们还不快看人去!谁知宝姐姐的亲哥哥是那个样子,他这叔伯兄弟形容举止另是一样了,倒象是宝姐姐的同胞弟兄似的。更奇在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你们如今瞧瞧他这妹子,更有大嫂嫂这两个妹子,我竟形容不出了。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可知我井底之蛙,成日家自说现在的这几个人是有一无二的,谁知不必远寻,就是本地风光,一个赛似一个,如今我又长了一层学问了。除了这几个,难道还有几个不成?”一面说,一面自笑自叹。
    这段话无疑是对薛宝琴的最好赞美。因为我们都清楚,薛宝钗是《红楼梦》中数一数二的绝色美女,而薛宝琴的气质长相甚至超过了她的堂姐,我们几乎无法用形容词来描述她的美貌智慧。这样的人间尤物自然博得了贾母的喜爱。
    事实上,贾母对于薛宝琴的喜爱几乎可以用“出格”来形容。“出格”之一在于,贾母一见面就给了薛宝琴一件非常华贵的披风,藏了多年,连宝玉都没给,见了薛宝琴,却马上让取出来,单让她穿。连湘云都赞叹宝琴道:“这一件衣裳也只配他穿,别人穿了,实在不配”。言外之意是薛宝琴甚至超过了黛玉与宝钗。“出格”之二在于由于贾母太喜欢,“喜欢的无可不可”,故此逼着太太(王夫人)认了干女儿。这样一来,薛宝琴就成了贾母的干外孙女了。“出格”之三在于第54回元宵节宴会上,贾母让宝琴、黛玉、湘云三人和自己挨着坐在一起,而宝钗与迎春姐妹却另坐一边。由此可见贾母对于宝琴是何等偏爱!
    那么,贾母为什么对宝琴如此偏爱呢?归根结底是她从宝琴身上看到了宝玉未来妻子的影子。薛宝琴进入贾府之前,贾母为宝玉的婚姻问题大伤脑筋,一边是风流袅娜的黛玉,一边是妩媚鲜妍的宝钗,两个人势均力敌,贾母难以抉择。而现在天上掉下个薛妹妹,论人材长相、家世背景均丝毫不逊色于钗黛二人,怎能不让贾母联想翩翩呢?
    小说第50回对薛宝琴的描写无疑是对贾母这一联想的最好注脚:
    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众人都笑道:“少了两个人,他却在这里等着,也弄梅花去了。”贾母喜的忙笑道:“你们瞧,这山坡上配上他的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梅花,象个什么?”众人都笑道:“就象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双艳图》。”贾母摇头笑道:“那画的那里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一语未了,只见宝琴背后转出一个披大红猩毡的人来。贾母道:“那又是那个女孩儿?”众人笑道:“我们都在这里,那是宝玉。”贾母笑道:“我的眼越发花了。”说话之间,来至跟前,可不是宝玉和宝琴。
    这段话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在贾母看来,薛宝琴比画上的美人漂亮多了;其二是贾母老眼昏花中看到宝玉与宝琴在一起。这一场景正是贾母热切希望看到的。那么贾母为什么想选择薛宝琴为自己的孙媳妇呢?我们可以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薛宝琴长相非凡,漂亮可人。这一点对于强调模样的贾母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贾母一直想给宝玉找一个模样周正的女孩子,薛宝琴无疑符合这一条件。
    第二,薛宝琴具有良好的家世背景。她“年轻心热,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具有一般女孩子所没有见识与智慧,可谓秀外慧中,颇具灵性。这种灵性正好和同样具有灵性的宝玉配对。更何况宝琴与宝玉是同一天生日,这难道是上天的安排吗?
    第三,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与处事经验。小说中写薛宝琴自幼和家人一起游历过不少省市州县,积累了较丰富的人生经验与办事能力。她曾经写过十首怀古绝句,内隐十物,颇有见识,博得众姐妹的一致赞美,足可见薛宝琴确实非同一般。贾母非常清楚,贾宝玉将来的妻子必须是一位能对宝玉的事业起帮助作用的女孩,是贤内助,否则贾府的将来会岌岌可危。无疑,薛宝琴可以担此重任。
     可惜,贾母的如意算盘最终落空了。当她满怀希望向薛姨妈打听宝琴的年庚八字并家内景况时,薛姨妈突然给贾母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一切戛然而止,一桩美好的姻缘就此消弭于无形。不过,作者在描写薛姨妈的态度时颇耐人寻味。小说第50回写道:
    贾母因又说及宝琴雪下折梅比画儿上还好,因又细问他的年庚八字并家内景况。薛姨妈度其意思,大约是要与宝玉求配。薛姨妈心中固也遂意,只是已许过梅家了,因贾母尚未明说,自己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道:“可惜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他从小儿见的世面倒多,跟他父母四山五岳都走遍了。他父亲是好乐的,各处因有买卖,带着家眷,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往那一省逛半年,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那年在这里,把他许了梅翰林的儿子,偏第二年他父亲就辞世了,他母亲又是痰症。”凤姐也不等说完,便嗐声跺脚的说:“偏不巧,我正要作个媒呢,又已经许了人家。”贾母笑道:“你要给谁说媒?”凤姐儿说道:“老祖宗别管,我心里看准了他们两个是一对。如今已许了人,说也无益,不如不说罢了。”贾母也知凤姐儿之意,听见已有了人家,也就不提了。大家又闲话了一会方散。一宿无话。
    当贾母向她提及宝琴之事时,作者故意写她是“心中固也遂意”,难道薛姨妈真的是“遂意”吗?熟悉小说的读者自可会心一笑!
    原载:明清小说文化研究社区
    
    原载:明清小说文化研究社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