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印刷”词并非近代日本进口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陈传坤 参加讨论


    
    
    

       故宫专家朱老家溍先生大名鼎鼎,曾被喻为“国宝”的国宝级鉴定专家,有人称为鉴定界的“福尔摩斯”。朱老写过的每一句话,都被一些人视为金科玉律。
    朱老是国宝大家,且几年前已灵魂归天,原本不该我们后生菲薄,但本着学术求真的精神,我曾在仔细拜读“神探” 朱家溍《漫谈假古董》一文后,考证朱老的有关辨伪的论据失察,此文献已经否定了朱先生论述的逻辑。后人判定纹样在乾隆时代不可能有的观点,有失考察。(详细见《张籍“纹样”的文献记载否定朱家溍曹雪芹书箱伪造说》:http://3313111.blog.hexun.com/33426969_d.html ;http://bbs.openow.net/showthread.php?t=50640 )
    现在,再次考索中国古代“印刷”一词的典故来源,可证朱家溍关键举证不力,康熙御批也不帮忙。
    朱家溍《漫谈假古董》一文绝决地说,“印刷”等这样大家常用的词汇是来源日本,在雍正乾隆时代“绝找不到”,中国古代是不是“印”“刷”这两个字虽然也是连在一起用的,却是“刷印”而非“印刷”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经我核查,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五月有一御批,文字如下:
    “知道了。诗集多印刷些进来。版不必进呈。交与苏州制造处收着。”(影印件见中国华侨出版社:《康熙御批》上卷,P410)
    以上是康熙帝给江宁巡抚宋荦《奏谢温旨褒奖折》关于《御制诗集》印制装订等有关问题的手批,康熙指示“多印刷些进来”。
    康熙御批否定了朱家溍先生所谓印刷是晚清以后从“日本进口”的武断判案。此“印刷”手批文献,直接否定其所谓“人们已不觉得当初它们来自日本,可是翻阅雍正、乾隆时代的书,绝找不到这些词。”的说法。其言之凿凿的“‘印’‘刷’这两个字虽然当时也是连在一起用的,却是‘刷印’而非‘印刷’”的观点,不能成立。
    早在2009年5月25日网上再次提起朱家溍这篇文章时,我的意见是此文有关词源考是缺乏文献普遍考察的依据的。从纹样一文讨论的唐代“纹样”文献,到现在考索到的康熙御批“多印刷一些”文献,足以说明朱老此文有失文献的普遍考察。所谓的纹样、印刷词汇,古来有之,何须要到日本区进口呢。
    (2009.06.09草于雪窗)
    --------------------
    附 以下节选:朱家溍 文章:
    关于两只书箱,第二只的背面用墨笔写的宇:“为芳卿编织纹样所拟诀语稿本。为芳卿所绘彩图稿本。芳卿自绘编锦纹样草图稿本之一。芳卿自绘编锦纹样草图稿本之二。芳卿自绘织锦纹样草图稿本”。这五行墨笔字,被认为是曹雪芹的墨迹,可是我因为这五行字中出现了四次“纹样”这个近代词汇而非常怀疑。
    据我所知,过去艺术类、谱录类中清代人所著书中,涉及工艺品时,不论是规格化的记载,或随笔体裁的叙述,不外乎某某形,或某某式,和某某文(纹)。具体到织绣一类物品的叙述,总是:某色地,某某文,譬如云文、水文、龟背文、龙文、凤文、串枝莲文、番莲文等等。这是指具体物品的用词,其概括的用词是“花文”或“花样”,这是清代人著作中常用的词,却从来没用过“纹样”。具体说织工行业的术语,譬如织锦,先由画师画某种“花色”于纸上,叫作“起样”,再由“结花本”的工匠,以丝线随画量度算计分寸,结成花本,张挂在花楼上,给织匠作“式样”。在织造的文字记载中除“花样”“花文”常用之外,还常见的是“花色”“式样”,但也从未出现过“纹样”这一词。
    近代汉语中有不少常用的词,譬如“美术”“图案”“印刷”等等,人们已不觉得当初它们来自日本,可是翻阅雍正、乾隆时代的书,绝找不到这些词。“印”“刷”这两个字虽然当时也是连在一起用的,却是“刷印”而非“印刷”,所以说词汇确有它的时代性。尽管中日同文,并且翻开日本古代人用汉字写的诗文,如果不看人名,有时竟有“这简直就是中国人所作”的感觉,但中国人的著述和日本人的著述都有不同时代的常用语。有些词是古今始终用的,有些词是古有今无,有些词是古无今有,也有些词只出现在某一个时代。
    我国清代末年,开始从日本翻译大量的新著述,自这个时代起,日本许多新的汉字词汇在我国普遍使用。如“图案”“纹样”都是属于这个范围,在曹雪芹的时代是没有的。
    另外关于字体的时代面貌,则更是明显。当然写毛笔字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特点,但也逃不出共同的、大的时代风格。吴恩裕同志对于书箱上的字,有这样的推断:“写的人有过学汉魏的工夫,而曹雪芹正是这个路子……”据我所知,清代人写字,临写汉碑、魏碑的风气,是乾隆以后才开始的,而雪芹的时代还未流行。至于书箱的制作,我听一位鉴定者说:“这两只书箱单纯鉴别年代,是可以说够的上乾隆时代。但是否曹雪芹的遗物,我没有研究过。还有箱内的墨笔字五行,究竟是什么用意?如果说为了一览无遗箱内藏书的位置而写的目录就应还有其他书名,如果说书箱内仅仅只有这五种,似乎就不用写了,并且还注明稿本,带有说明性质,似乎又是为别人看的,而不是为了自己看的。所以不大懂。”我根据鉴定者的意见,结合“纹样”这一词的时代,我认为书箱是旧的,而五行字是近代人写的。(漫谈假古董——摘自《故宫退食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