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妙玉再解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李明才 参加讨论

    
       三年前,我写过一篇关于妙玉的研究文章发表在一个刊物上。大体是在质疑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中关于妙玉判词中“肮脏”二字的主观解释和命运的妄断以及对高鹗在妙玉续写上的否定。现在想想这些观点还是有价值的,所以我愿在之前的基点上进一步的探究、梳理关于妙玉这个人物,故名再解。
    妙玉是一个“特别的人”。众所周知,她既与四大家族没有血缘关系,也亦无婚姻关系,那么她为什么会登上“金陵十二钗”的“正册第六”?由此便可以断定,曹雪芹是非常看重这个人物的。那么这个人物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一个尼姑,一个“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的尼姑,一个“天生成孤僻人皆罕”的尼姑。她的出场并没有轰轰烈烈,也没有多少风采的铺垫。但是她的出现是和大观园的落成紧密相连的,也就是说有了大观园后便有了妙玉,这是曹雪芹的一个初衷设计,也许她会有着与大观园命运的某些切合点。但是可惜的是曹雪芹并没有留下后四十回的书稿,关于大观园的彻底败落以及妙玉的最终结局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知晓。我们只能从存世的版本中及一切关于妙玉的文字里去寻觅丝丝痕迹判断她的命运走向----------
     (一)对刘心武关于妙玉研究的一些再分析:
    1.“肮脏”二字的注音和解释。刘心武认为关于妙玉曲中“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一句中的“肮脏”因注音为“kǎng zǎng”其例证就是有南宋文天祥《得儿女消息》诗为证“肮脏到头方是汉,娉娉更欲向何人?”那么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马介甫》里“胡乃肮脏之身,不寒而栗?”此句又该如何解释呢?这样的“抽样调查法”是不是显得有些武断?似乎只是为了服务于他本人一己之观点。下笔到此,我想起了红学研究中关于“索隐派”的作为,倘若从细微处务实的、客观的去看待,这样的主观材料支撑主观结论的研究误区也就大可避免。当然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按曹立波教授所说“《红楼梦》中表达污秽之意时常用‘腌?’”这样的判定也有些欠妥,毕竟我们无法去揣摩曹雪芹当时的心意。
    2.关于妙玉的命运。很多研究家们都执意于靖藏本在第四十一回妙玉不要成窑杯一节眉批:“妙玉偏僻处此所谓过洁同嫌也,他日瓜舟渡口劝惩不哀哉屈从固能不枯骨□□□”当然刘心武也是此列,并且最后探轶出妙玉是为了救宝玉和湘云屈从“枯骨”。这些观点是没有足够的史料,是“索隐”的一种集中表现。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认同高鹗的续写思路,妙玉被劫走后,在一个名叫瓜舟渡口的地方被凌辱了?“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这些似乎多少显的有些空泛。
     3.高鹗对妙玉的续写是否完全违背曹雪芹的意志。刘心武讲到“许多读者嫌厌妙玉,是受了高鹗续书的影响。”并且列举了高鹗的一系列罪状。如果说“读者讨厌妙玉”应该是怪罪曹雪芹本人,因为那样的一个“放诞诡僻”,“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的妙玉是他亲笔所绘,读者是不会毫无人性的去“讨厌”一个在身体和身心上受到双层折磨的弱女子,这话好似是说不过去的。
     (二) 以下是笔者研究所得的一些观点----------
      周汝昌先生有句话是中肯的“妙玉是雪芹书中抱着悲愤心情而重彩描绘的一个最重要最奇特的女性……乃是一个异样高洁(虽然有点矫俗太过)而不肯丝毫妥协的少女,对她的评价,在全书中恐怕应居首位。”单单只从高鹗对妙玉的续写上,笔者认为迄今为止还是最符合曹雪芹原意的。妙玉被劫,受到糟践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说的过去的,也象征性的寄托了曹雪芹的某种情感宣言:大观园乃至整个贾府的破败是封建社会物质性的毁灭,那么妙玉一个从“读书仕宦之家”,“文墨也极通”,“模样又极好”到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再到一个“被劫”,“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的“无瑕白玉遭泥陷”则是一种封建社会精神、伦理、道德的毁灭。这是一种大痛大悲,我想这也许是曹雪芹对“佛学”的参悟,对“众生”的慈悲和怜悯。所以,他才会将这么喜爱的妙玉予以重任“带发修行”,把冷艳的“侯门女”送去“独卧青灯古佛旁”让“俊俏”的秦钟爱上尼姑智能儿。这一切,似乎都传达了曹雪芹对佛学的一些理念:关于“救赎”关于“重生”。而恰当的是高鹗的续写仍然将最后的贾宝玉归宿设为“出家”。我们不难想象,从妙玉出发到《红楼梦》整本书所承载的强大人文关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