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废艺斋集稿》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晚年撰写的一部工艺技术著作,目的在帮助残疾人和穷人“以艺自活”,进而实现“人人有以自养”的小生产者的经济自立和社会平等。它是曹雪芹晚年继《红楼梦》写作之后,对于他的“仙源糜赋役”的理想社会的探索和实践。该书于一九四三年为日本商人购买并寄回日本,中国目前仅存抄摹残本。该书第二卷《南鹞北鸢考工志》董邦达序:“尝闻教民养生之道,不论大术小术,均传盛德,因其旨在济世也。扶伤救死之行,不论有心无心,悉具阴功,以其志在活人也。” ——《澳洲导报》 2008、9、18 《废艺斋集稿》抄摹经过及残存抄摹本内容 曹雪芹的佚著《废艺斋集稿》一九四三年在北京短暂面世,之后就被当时购买了这部书稿的姓金田的日本人寄回了日本国内,从此这部书稿连同这位姓金田的日本商人均再无消息。这是现代中国人第一次知道:曹雪芹除了小说《红楼梦》之外,还有这样一部专门为残疾人撰写、目的在于“以艺活人”的工艺技术著作存在。幸运的是,当时出于研究学习的需要,由时任北平国立艺专教授的高见嘉十氏从金田氏手中将《集稿》借了过来,挽请赵雨山、关广志、金钟年、杨歗谷、金福忠等当时著名教育家、美术家、文物家、工艺家及当时艺专学生孔祥泽等进行鉴定和抄摹,一共抄摹了二十六天,这才部分地将《集稿》的内容保留了下来。 《集稿》全书八册,除其中讲述编织等册的部分字迹是另一个人的外,其余数册是同一个人的笔迹,估计是曹雪芹的亲笔。每册卷首有不少别人写的序,笔迹各不相同,估计是不同作序者的亲笔。另外,各册书端还有不同笔迹的批语。 《集稿》各册讲述的内容分别是: 第一册金石图章,名为《蔽芾馆鉴金石印章集》。内容为如何选料、制钮、冶铸、刻边款、讲章法、讲刀锋、讲技巧等。此外还有彩绘的图式。“蔽芾”为弼废的谐音,意为帮助穷苦而有废疾者。第二册《南鹞北鸢考工志》,讲风筝的扎、糊、绘、放“四艺”。这一册是全书写作的基础,《集稿》是从《考工志》逐步扩充而来。第三、四、五、六各册,大致包括以下内容:编织工艺。这是为盲人编写的,其中有各种图案花纹,按编织程序写成有韵的歌诀,词句有些类似棋谱的术语。文字平易,通俗顺口,好读好记。脱胎技艺。这也是为盲人编写的,由盲人做成各种脱胎,再由有眼人彩绘而成。织补和染织。曹雪芹在织补和染织方面的知识,与曹家久任江宁织造、曹雪芹在童年就耳濡目染有关。竹制品与扇股雕刻及宫灯、彩扎、宫扇的制作。第七册园林建筑。名为《岫里湖中琐艺》,书中除文字外,还有彩色图录。尤其是书中有曹雪芹设计的八十一例园林景观,均精妙绝伦。 第八册饮食。名为《斯园膏脂摘录》,这册中除讲烹调方法,介绍一些菜式制作外,还有一些有关制酱、腌、薰、酵、炙及调料、香料、小食品的制作方法等,内容十分丰富。 对《废艺斋集稿》的初步研究和对其下落的寻找 一九六三年,由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发起,开展纪念伟大作家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活动,期间还举办了有关展览。一九六五年,著名红学家、北京大学吴恩裕教授通过北大图书馆赵雨山的介绍,认识了孔祥泽。赵雨山和孔祥泽将曹雪芹尚著有《废艺斋集稿》一书之事及部分内容告知了吴恩裕,但未及研究文革即来临了。一九六八年,孔祥泽的业师、也是当年《集稿》的抄摹者之一赵雨山病逝。赵雨山临终前,再三叮嘱孔祥泽千万要把他未及完成的追记《废艺斋集稿》的工作坚持下去。文革中,孔祥泽及其家人受到迫害。孔祥泽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流落他乡,辗转寄藏,将《集稿》的抄摹稿保存了下来。一九七二年,吴恩裕从干校回到北京后,跟孔祥泽取得了联系。至此,孔祥泽陆续将《集稿》的一些内容逐步告之吴恩裕。一九七三年,吴恩裕在《文物》杂志发表《曹雪芹的佚著及其传记材料的发现》一文。该文内容包括:曹雪芹的佚著《废艺斋集稿》;现存曹雪芹、董邦达和敦敏三种材料的原文和校补;曹著董序考略和曹著敦记考略。这以后,《集稿》这部曹雪芹专门为残疾人创作和撰写的清代综合性工艺技术和工艺美术巨著才逐步为学术界和读者得知。吴恩裕在对《集稿》作了初步的介绍、研究和评价的同时,也积极通过有关部门与日本学术界取得联系,设法寻找《集稿》的下落。一九七九年,吴恩裕通过日文版《红楼梦》的翻译者伊藤漱平教授致信松枝茂夫教授,询问松枝茂夫教授于一九七三年访问高见嘉十的经过。一九七九年六月九日得到松枝茂夫教授的回信并附高见嘉十本人及其他有关照片。松枝茂夫是在一九七三年,看到吴恩裕先生发表在《文物》上的上述文章后,于同年十月查找到高见嘉十的地址并前往访问的。当时高见嘉十因患老年病,住日本富山县一个养老院中,已是八十高龄,但尚能记忆起在华任教期间组织孔祥泽等抄摹风筝谱一事,并说“我还帮他(指孔祥泽)改一改了”。松枝茂夫教授为高见老人拍了照,陪同松枝茂夫前往访问高见老人的当地公民馆馆长说,曾在高见家里见到过风筝图。松枝茂夫教授得到高见的许可,前往老人家中检点旧物,找到高见所画当年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内宿舍”等数张画稿,但未见与《集稿》有关的材料。这次重要访问后不久,高见老人去世。松枝茂夫教授其后也曾查找过日商金田氏的下落,但没有找到。至此,有关《集稿》的海外线索中断。 关于《废艺斋集稿》的真伪之争 《集稿》问世后,关于其真伪问题一直有不同看法。见真者有吴恩裕、冯其庸、茅盾、胡文彬、周雷、周策纵、赵冈、胡德平、胡文彬、周雷、周岭、邓遂夫、严宽等;见伪者,有陈毓罴、刘世德、朱家溍、郭若愚等。见伪说的代表性文章是陈毓罴刘世德的《有关曹雪芹佚著的辨伪》和朱家溍的《漫谈假古董》两文,此外,还有郭若愚的若干文章。对于陈毓罴刘世德的上述文章,吴恩裕曾写有《论废艺斋集稿的真伪》一文,围绕陈、刘文章中的观点逐条给以考证和辩驳,指出其所以不足为据。该文收入《曹雪芹佚著浅探》一书。又有朱家溍的《漫谈假古董》一文,指《废艺斋集稿》为伪作,该文原发于《红楼梦集刊》第三辑,后收入《故宫退食录》一书。该文除支持陈、刘的观点外,还指出几处所谓“不合”,但未能给出考证。见真者,代表性文章有:吴恩裕《曹雪芹佚著浅探》、冯其庸《二百年来一次重大发现》 、茅盾《有关曹雪芹佚著废艺斋集稿的两封信》等。一九八四年,由胡德平组织和发起,成立了中国曹雪芹研究会,以发现题壁诗的北京香山正白旗三十九号老屋为址建立了曹雪芹纪念馆,其中复制并陈列了一九七八年在北京发现的曹雪芹书箱一对,编辑发行了《曹雪芹研究会通讯》,出版了舒成勋口述、胡德平整理的《曹雪芹在西山》一书。至此,有关曹雪芹的研究活动达到一个高潮。但八十年代中期的这些研究活动多半是民间性质的或民办官助的。九十年代以后,曹雪芹纪念馆的命运几经波折,但终于坚持了下来,成为国内外广大红学爱好者和曹雪芹的景仰者凭吊曹雪芹、了解曹雪芹晚年在香山一带创作活动的景点之一。九十年代还有一些零星的研究文章发表,如朱冰的〈《废艺斋集稿》中的科技史料〉等。但就总体而言,《废艺斋集稿》的研究工作陷于沉寂,不知情的读者也无从了解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一时间,曹雪芹还有《集稿》这样重要的一部著作存在一事,似乎被忘记了。2 0 0 3 年是癸未年, 红学界发起了纪念伟大作家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周年活动,举办了系列讲座等,但有关《废艺斋集稿》的研究,在这次活动中基本未见提及。 《废艺斋集稿》的民间研究状况 2004年初,胡德平出版了他的著作《说不尽的红楼梦——曹雪芹在香山》一书 。该书除收 入了《曹雪芹在西山》一书内容外,还收入了孔祥泽的两篇文章:《“废艺斋集稿”追记前言》和《有感于“巧合”而记》。此外,还收入了胡德平新的研究成果:《香山曹雪芹故居所在的研讨》及《卧游终日似家山》、《三教合流的香山世界》及《附录》。2004年3月,孔祥泽、孔令民、孔炳彰供稿、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整理的《曹雪芹风筝艺术》一书出版。该书共四章,介绍了曹氏风筝的由来、曹氏风筝的发现与复制、曹氏风筝的分类及特点、风筝的制作工艺、曹氏风筝图谱及附录等。多年来,尽管曹雪芹的另一部佚著《废艺斋集稿》,除了早期吴恩裕的工作外,一直没有得到学术界认真的对待和研究评价,但是以孔祥泽为代表的曹氏风筝艺术的研究和继承却一直没有中断,并不断得到发扬光大,曹氏风筝深受国内外艺术界的喜爱和欢迎,孔祥泽本人和他的儿子孔令民、孙子孔炳彰的作品多次得奖并被收藏,孔令民被授予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并多次应邀出国介绍曹氏风筝艺术。2006年3月,《曹雪芹风筝艺术》一书获得“莱比锡国际最美的图书”大奖。这两部书的出版使《集稿》的研究出现了新的局面。它打破了多年来《废艺斋集稿》研究沉闷甚至麻木的局面,为广大景仰曹雪芹和热爱《红楼梦》的读者提供了可资了解、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资料和思路,同时也为真伪之争提供了最直接的可供研究的材料,书中刊登了《南鹞北鸢考工志曹雪芹自序》双钩摹本影印件、《南鹞北鸢考工志 曹雪芹自序》抄件、《南鹞北鸢考工志董邦达序》抄件等。曹雪芹去世后,在北京香山一带一直流传着的曹雪芹的许多故事,这应该是最早期的大众红学。八十年代中期以曹雪芹纪念馆和研究会成立为标志,又掀起了一次新的大众红学热潮。相信这两本书的出版,将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也会吸引更多读者和爱好者加入研究行列。又如朱冰发表了《“假古董”岂能“漫谈”》一文,对朱家溍先生的上述文章提出不同意见。该文从《集稿》的成书年代分析了“造伪说”在逻辑上的不可能性,它是朱冰〈《废艺斋集稿》研究〉一书的发端。又严宽考证出,《集稿》中“蔽芾”二字实为曹寅时织造署一处斋馆名称。2004年,红学家邓遂夫著《草根红学杂俎》 问世,其中,“曹雪芹箱箧公案解密”一文,披露了邓遂夫通过对洪静渊及方宗耀等人的亲自走访,证实了《旧雨晨星集》事件是洪静渊造假。至此,笼罩在曹雪芹书箱问题上的这一迷雾遂告消散。又朱冰陆续发表了《“假古董”岂能漫谈》、《废艺斋集稿》研究回顾》、《自将磨洗认前朝——孔祥泽访谈录之一》 等。这些研究成果活跃和丰富了《集稿》的研究工作。《集稿》研究的开创者吴恩裕未及完成的《集稿》的研究工作,相信会有更多的后继者。 对《废艺斋集稿》的学术价值和思想价值的初步评价 《集稿》是伟大作家曹雪芹晚年专门为残疾人撰写的一部手工艺著作。《集稿》写作的缘起是作者帮助他的残疾人朋友于叔度以风筝技艺实现了自养,这样的事实启发了作者从风筝谱的写作开始,进而逐步扩充为全书。但《集稿》绝不仅仅是一部普通的工艺技术书。首先,《集稿》写作的动机是人道主义救助。目的在于教会穷人和残疾人一种谋生的手段,“使其有以自养之道(《集稿》第二册《南鹞北鸢考工志》自序)”,以免“转乎沟壑”的命运。这样伟大的人道主义情怀与《红楼梦》的思想完全一致,更符合作者晚年世界观和思想感情的变化。《考工志》董邦达序说:“尝闻教民养生之道,不论大术小术,均传盛德,因其旨在济世也。扶伤救死之行,不论有心无心,悉具阴功,以其志在活人也。曹子雪芹悯废疾无告之穷民,不忍坐视转乎沟壑之中,谋之以技艺自养之道,厥功之伟,曷可计量也哉!”其次,《集稿》是作者晚年理想社会的实践和探索。他是希望以工艺技术为手段,通过财富的积累,逐步达到一个“人人有以自养”的小生产者的理想社会,从而进一步实现社会平等。《考工志•比翼燕歌诀》:“比翼双燕子,同命相依依。……相期白首约,互证丹心誓。……引领瞩暇观,襟怀犹坦适。……为筑双栖室,撷取连理枝。……卜居武陵溪,仙源糜赋役。……偕隐岂邀名,澹泊实素志。……锦衣纨绔者,尽是轻薄儿。耻与侪辈伍,联袂去云霓”。它是作者乌托邦式理想社会的设计蓝图,是作者在彻底否定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社会制度和伦理纲常之后,给出的一条社会出路。在十八世纪的中国,在回光返照式的“乾隆盛世”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它的提出是一种非常超前的意识。此外,《集稿》的内容涉及有清一代工艺技术和美术的诸多门类,其中有作者自创,也有集前人所成。而《考工志》残存自序和他序包含的丰富内容更是研究作者晚年生活创作及思想的重要资料。因此,《集稿》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思想价值、科学技术价值、充满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伟大著作。茅盾曾经这样评价《集稿》:“浩气真才耀晚年,曹侯身世展新篇。自称废艺非谦逊,鄙薄时文空纤妍。莫怪爱憎今胜昔,只缘顿悟后胜前。懋斋记盛虽残缺(注:《记盛》为《考工志》敦敏序),已证人生观变迁”。此外,《集稿》的文字非常优美,那样大俗大雅的笔法,只有曹雪芹那样的大文豪之笔力能及。 结语 《集稿》去国六十年矣。当年《集稿》的抄存人只有孔祥泽仍然健在,仍然在为弘扬曹氏风筝艺术、为《集稿》一书而奔走呼吁、呕心沥血。孔祥泽说,他相信《集稿》没有毁掉,他希望《集稿》有一天能再次面世,和他的抄摹稿、和我们有而日本没有的《此中人语》互相印证和诠释,那将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幸事,也应该是中日文化界的一段佳话。 曹雪芹的朋友敦诚在雪芹去世的次年甲申年曾写有悼雪芹的诗,其中有“开箧犹存冰雪文”句。不知道什么时候,曹雪芹的冰雪文章能从深箧中再次展露容颜?曹雪芹是命运多舛的,《红楼梦》是命运多舛的,《集稿》也是。但时代在进步,学术研究和人们认识问题的水平也同样在进步,何况,远方还有一个希望在,那就是完璧的《集稿》应该还存在于世上。 2004-4-26 初稿 2008-9-18 二稿 并以此纪念北京第29届残疾人奥运会召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