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制诰之宝——石头寻踪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孔生 参加讨论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 相传颛顼大战共工,"共工触不周山,天为之倾,女娲采五色石补之"。不周山即昆仑山,五色石就是新疆和田玉。自古中华尚玉,皇宫贵族尤甚。能补天之石,只能是玉玺。
    天聪九年,多尔衮率兵攻察哈尔,获得一方"元传玉玺",皇太极出迎百里,"设案于黄幄前,案上陈香烛,汗受玉玺,亲捧之,率众拜天,行三跪九叩头礼毕,汗复位,传谕两侧众人曰:‘此玉玺乃历代帝王所用之宝。'"(《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
    自此,皇太极依仗这一传国玉玺,顺利完成了由大汗到皇帝的转变历程。《清太宗实录》载,此玺"乃汉篆‘制诰之宝'四字,(王番)(王舆)为质,交龙为钮,光气焕烂,洵至宝也。"
    据郭福祥介绍:
    此玺12.5厘米见方,皇太极时一直使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今存《崇德元年七月初十日封庄妃册文》上即钤用此宝。
    乾隆十一年,有十方御宝入藏盛京皇宫凤凰楼,称为"盛京十宝"。此后乾隆又对盛京十宝作过一次调整,将"丹符出验四方"撤出,而将"制诰之宝"补入。但实际上进入盛京十宝之列的"制诰之宝",并非是皇太极时所得到的元传国玺的原件,而是一件仿制品。据《盛京典制备考》此宝为青玉质,方四寸七分,厚二寸,交龙钮二寸二分(参见《故宫周刊》第9期)。无论大小、印文篆法都与前述崇德元年(1636年)封庄妃册文所钤盖的"制诰之宝"迥然不同。至于乾隆为何从原十宝中撤去"丹符出验四方"换入"制诰之宝",又为何用仿造的元传国玺替代真正的元传国玺,则史载不详。(引自《明清帝后玺印》)
    而真正的元传国玺,便是宝玉项上所戴通灵宝玉。宝玉便是皇太极的继位者福临,鸳鸯叫他"宝皇帝""宝天王",水仙庵老姑子认作"天上掉下个活龙",玉钏以为"凤凰",六岁当皇帝,所以"巴巴的写了他的小名儿各处贴着,叫万人叫去",不就是万岁爷吗?
    他并没有如史载死于顺治十八年,当皇宫"二门上传事云板连叩四下",人回福临"没了"的时候,福临"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喷出一口血来"。继而,二十六岁的福临,成了"即聋且昏,齿落舌钝"的智通寺老僧。十年之后,历史又将他推上了政治舞台,《红楼梦》称为"八龙走马",又叫"黄莺搏兔",而清史诬为"三藩之乱"。
    这就是清史三大谜之一的"顺治出家"之谜的谜底。
    顺治与康熙的博奕,以顺治大胜为结局。通常战胜者会将对方彻底消灭,诛灭九族。而这个时候,正值国际上"西风压倒东风",如同英国议会派并没有因为革命成功而杀掉国王,顺治组建了"海棠社",还让作恶多端的康熙当上了"副社长"。然而康熙一息尚存,便伺机反扑,终遭剑斩,螃蟹落釜,时值康熙十八年。
    老康熙比福临还大了"四五岁",认福临为父,是为"倒生"的儿子。老康熙与孝庄私通,私生一子,是为小康熙,与福临成了同母兄弟,亦即甄宝玉。孝庄是"四门子奶奶",疼惜幼子,鬼使神差,让他当上了皇帝。于是,福临、孝庄的厄运来了,他虽然也没有杀掉福临,可是抄检"大观园",暗杀吴三桂。孝庄转而"散余资"、"明大义"、"驱秦姬,遣赵女",可惜小康熙羽翼已丰,为时晚矣。所以,"阿房官,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康熙至死没有奉葬孝庄的谜底,就在于此,而清史三大谜之一的"太后下嫁"之谜,亦可得揭。
    噫!来无迹,去无踪,青埂峰下倚古松。欲追寻,山万重,入我门来一笑逢。
    "制诰之宝"的下落,就在这句乩语里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