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红楼梦入门》之抄本来历(第九章)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童力群 参加讨论

    第一节、很有必要知晓抄本的来历
    早期抄本,基本上是二十世纪出现的。卞本还是二十一世纪出现的。
    所谓“出现”,就是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在见诸媒体之前,出现在某些红学大家的桌上。
    出现得晚,是否意味着这些“早期抄本”都是伪造的?
    《还原脂砚斋》是欧阳健的力作,其中心观点仍是“程前脂后”。
    侯忠义在《还原脂砚斋·序》中写道:“此书是作者1991年提出的‘脂本乃后出之伪本’,‘脂砚斋乃出于后人之伪托’观点的基础上,对脂砚斋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本书作者不迷信权威,勇敢地向既定的成见发起挑战,提出了否定红学界维持了七八十年成见的新观点,实属难能可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本书是一部高水平的学术专著,它代表了当今红学的新水平。”
    曲沐在《还原脂砚斋·序》中写道:“我曾经说过:欧阳健先生的‘红学辨伪’,‘实在是红学史上的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理论贡献’。……从甲戌本出笼的前前后后看,其一,它是在新旧红学大论争的智慧竞赛中产生的,卖主想方设法卖给胡适,真可谓‘智慧出,有大伪’(《道德经》),它之伪就在它是‘迎合胡适考证的需要’,以伪证来证实胡适的学说的。其二,人们皆忽略了的甲戌本产生的社会状况:……由于甲戌本的得逞,载有脂砚斋批语的庚辰本、己卯本也相继出现,胡适皆奉为真本,人们也跟着相信。然而,就是这些充斥着脂砚斋批语的脂本,却给红学界带来空前的灾难,它的最大危害就是否定和‘糟蹋’已经流传两百余年为广大读者所喜爱的一百二十回全璧本《红楼梦》。……红学界都知道,有正本的批语多半是有正书局老板狄葆贤加的,也有聘请的‘小说评点家’所加,这些都成了脂砚斋剽窃的对象。……所以根据脂砚斋抄袭1912年有正本判断,脂砚斋定在1912年之后;再根据脂本的出笼是为了‘迎合’胡适考证的需要判断,脂砚斋定在1921年之后。脂本是1921年出现的,则脂砚斋之作伪定在1921至1927年之间。……”
    欧阳健在《还原脂砚斋·自序》中写道:“不对脂砚斋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点,所有红学是非都不可能得到起码的澄清。”
    《还原脂砚斋》是2003年10月出版印刷的。曲沐在《还原脂砚斋·序》中写道:“真理是不怕攻击的,我们欢迎具有实力的攻击,然而始终没有!我相信,若还有什么‘攻击’的话,也不会有什么扎实的力度,因为闭着眼睛不看事实的人毕竟是少数。”
    看来,如果有兴趣,对《还原脂砚斋》的研究,对“程前脂后”的研究,也可以成为课题之一。
    我们认为:判断抄本是否伪造,根本的方法是版本研究。其次,也有必要知道这些抄本上如何出现的,也有必要知道这些抄本原本的来历。
    第二节、甲戌本
    1927年,甲戌本归胡适收藏。
    在胡适之前的收藏者是胡星垣。
    胡适在《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中写道:“去年我从海外归来,便接到一封信,说有一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愿让给我。我以为‘重评’的《石头记》大概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当时竟没有回信。不久,新月书店的广告出来了,藏书的人把此书送到店里来,转交给我看。我看了一遍,深信此本是海内最古的《石头记》抄本,遂出了重价把此书买了。”这个“藏书的人”就是胡星垣。
    在胡星垣之前的收藏者是谁?离他最近的,已经无法考证。
    关于甲戌本的原本来历,徐恭时有非常扎实、准确的研究,发表了《红苑长青磐石坚》。
    根据甲戌本卷首《凡例》页上钤印的地位,可断定其首藏者是“髣眉”,次藏者是刘铨福。
    马寿萱,字髣眉,是刘铨福的侧室。她是湖南省常德府武陵县人,才女,咸丰五年至七年间的某月日,携甲戌本,嫁给了当时闲居在沅陵、长沙的刘铨福。
    (刘铨福之父刘位坦当时在沅陵、长沙做官。)
    髣眉卒于咸丰十一年辛酉正月二十日。
    两年后,即同治二年春日,刘铨福开始在甲戌本上写题记。
    刘铨福字子重,号白云吟客,原籍直隶省顺天府大兴县。道光年间,任军中校官。道光二十八年,任直隶省河间府肃宁县教谕。同治七年任刑部主事。同治九年迁升刑部郎中。人称其“博学多才艺;金石、书画、诗词,无不超尘拔俗”。
    刘铨福大约生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或稍前。大约卒于光绪八年(1882年)左右。
     
    第三节、己卯本
    冯其庸在影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序》中写道:
    “现在所知己卯本最早的收藏者是近人董康。董康字绶经,别署诵芬主人,清末进士,著名法学家,卒于一九四二年。他喜好刻书,所刻多精本。现在我们要调查己卯本在董康以前的藏者已不容易了,连董康如何得到此书的,我们也一无所知。……这部己卯本后来归了陶洙,陶洙何时收到此书的,我们也不得而知,但他在己卯本上有五段署年的题记,最早的纪年是一九三六年丙子,共三条,其次是一九四七年丁亥,最后一条是一九四九年旧历正月初七日(己丑人日),他是何时收到此书的,目前无法确知……此本约于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为名藏书家董康所得,董康在抗战中当了汉奸,抗战胜利后瘐yu死狱中。此本归其友陶洙所有。后来陶洙将书让与北京图书馆。”
    (陶洙,字心如,江苏武进人,工山水,花卉,不拘一格,均俊逸秀雅。是民国著名画家。)
    以上是己卯本主要部分的来历。
    再说己卯本次要部分的来历:
    一九五九年冬出现在北京琉璃厂中国书店,由中国历史博物馆购得。现藏于此馆。
    存三个整回又两个半回。即第五十五后半回、五十六回、五十七回、五十八回以及五十九回前半回。共余五十二页,装订为一册,行款格式同己卯本,且和己卯本一样,避“祥”字和 “晓” 字讳。
    据此判定此当为已卯本的失散部份。然此本一体墨色,并无朱批。该残卷仅有夹批三十条,与庚辰本这部份内容的批语类型和条数一致,其中十一条小有出入。
    至于己卯本在清代的来历,涉及颇复杂,暂且不表。
    第四节、庚辰本
    冯其庸在《论庚辰本》的《序》中写道:“《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原为徐星署所藏,徐星署名祯祥,是光绪时协办大学士徐郙的儿子。”该页注云:“徐星署为郙之次子,直隶候补知州,分发直隶保升知府,署直隶天津兵备道等职。”
    徐郙是同治元年壬戌科状元,官至礼部尚书。
    冯其庸1980年在《论庚辰本》的《再版后记》中写道:“去年夏天,我承齐儆同志转告,农科院的陈善铭教授和他的夫人,熟知庚辰本的来历。……原来徐老的夫人是原藏庚辰本的徐星署先生的女儿……此书是一九三二年初在隆福寺的小摊上买到的,是徐星署先生买回来的。这种小摊是书店摆的,与一般的小摊不同。这部庚辰本《石头记》,是北城的旗人卖出来的,徐星署先生买得的时候是八元钱。”
    可见,庚辰本的原藏主是“北城的旗人”。
    林冠夫在《红楼梦版本论》里写道:“1982年上海红学研讨会期间,与会者有前辈专家吴晓铃。蒙吴先生见告,此书如何由徐家转到当时燕京大学的经过。那是1948年夏天,徐家要出让此书,托人来问吴先生。当时吴先生无意收藏此书,未讲原因,可能是要价颇昂。但吴先生深知此本的重要,不能流落到与学术无关的人手中,于是便去找郑振铎。郑先生于版本学研究有素,且又酷喜收藏古书善本真本,说,最好由燕京大学买下此书,不久就可归国家所有,因为那时燕京大学是外国人办的,所以才有此一说。后来,燕大果然买下这个弥足珍贵的本子。1954年燕大、北大合并,此本成了北大的藏书。”
    第五节、杨本
    朱淡文在《红楼梦论源》中写道:“杨继振系内务府镶黄旗人,原籍江苏阳湖,字幼云、又云,号莲公,又一苏斋、燕南学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晚号二泉山人,曾官广东盐运同知。著有《星风堂诗集》等,震钧《天咫偶闻》卷四称杨‘富于收藏,赏鉴尤精’。此本第七十二回末有署‘己丑又云’的题记,‘己丑’为光绪十五年(1889),故杨继振收藏此本在光绪十五年之前。此本在为杨继振收藏时已有严重残缺”。
    第六节、张本
    一、张本是有正本的底本
    魏绍昌在《红楼梦学刊》1979年第二辑发表了《新发现的“ 有正本”〈红楼梦〉底本浅说》。魏绍昌写道:
    “一九七五年冬,上海古籍书店在清仓整理库存时,发现了十册前四十回的《石头记》手抄本,经多方审核,可以肯定是清末有正书局石印的《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 》上半部的底本。…… 除了第六十七回之外(童注:此句有误,因为前四十回里无‘第六十七回’),每回的前后均有总评,正文内有双行夹批。……有正本前四十回有有正书局老板狄平子(葆贤、楚青)的眉批,此抄本并无任何眉批。…… 此抄本楷法严谨,字体工整,一气呵成,与南图本全书有几个人的笔迹显然不同,看来是由一手从头到尾抄成的。…… 有正石印大字本在清宣统末年、民国初年出书,这个时候,上海早已有了照相落石的石印技术和设备,所以有正书局当初就是将此抄本直接摄影上石付印,而不是如过去胡适、俞平伯等所说是重录之后再上石付印的。抄本上的六处印章,很易于在石板上修去,至于狄平子增加的眉批,根据抄本书眉上尚有未去净的粘迹,可以说明是另用白纸将批语写好浮标在书眉上,摄影之后又去掉的。…… ”
    二、张本的来历
    魏绍昌在《新发现的“ 有正本”〈红楼梦〉底本浅说》里写道:
    “抄本上的四方印章是谁的呢?
    根据‘桐城张氏’、‘守诠子’和‘瓮珠室’的线索,已经查明藏书者原名张开模,字印唐,别署守诠子,原籍安徽桐城。著作印行的有《守诠子瓮珠室集联》一册,民国二十五年(1936)上海蝉隐庐石印本,卷首有他女婿罗振常(即蝉隐庐店主,也是早期甲骨文研究者罗振玉之弟)写于该年孟夏的一篇序。从序文中得知,张开模出生于官僚世家,是桐城相国张英的后裔。其继父字子云,任官于淮安,因家于该处。他因足疾而废一肢,不良于行。他工诗文,好藏书,曾从事幕僚二十余年,卒于光绪卅四年(1908)。上海图书馆尚藏有《瓮珠室杂记》残稿本一册。
    上海古籍书店同志最近还访问了罗振常的长女罗仲安,她已年近八旬。据她回忆,张开模生前非常珍视这部《石头记》抄本。张死后,她听说过张的妻子将此抄本出售。后来到了狄平子手里。是否有他人转手或介绍,她记不清楚了。
    至于‘狼藉画眉’一章,此四字出于杜甫《北征诗》‘狼藉画眉阔’句。又有汉朝人张敞画眉的典故。这方印章经刻印的同志研究,认为和前三方印章的篆法刀法雷同,似出于一人之手,所以很可能是张开模的一方闲章。
    有正书局翻印此抄本时将这四方印章去掉……”
    第七节、有正本上眉批的来龙去脉
    魏绍昌在《红楼梦学刊》1979年第二辑发表了《新发现的“ 有正本”〈红楼梦〉底本浅说》。魏先生写道:
    “上集十册是在宣统三年辛亥(1911)八月至十一月间出版的。下集十册是在民国元年壬子(1912)七月底至十二月间出版的。上集出版时所刊广告的原文如下:‘ 国初秘本原本红楼梦出版:此秘本《红楼梦》与流行本绝然不同,现用重金租得版权,并请著名小说家加以批评。先印上半部十册,共为一套。定价一元八角。’次年下集出版,广告同上,加了一行字 :‘后部十册共一套,定价一元八角。’下集第一册封二还刊有‘征求批评’的启事。原文如下:‘此书前集四十回,曾将与今本不同之点略为批出。此后集四十回中之优点欲求阅者寄稿,无论顶批、总批,只求精意妙论,一俟再版即行加入。兹定稿酬如下:一等每千字十元、二等每千字六元、三等每千字三元。再前集四十回中批语过简,倘蒙赐批,一例欢迎。再原稿概不寄还,以免周折。上海望平街有正书局启。’”
    魏绍昌接着写道:“ 据此可知,有正初印的大字本,是在清末民初这两年中分别出版的,只有上半部才有这位号称‘ 著名小说家 ’ 狄平子的眉批。全书共二十册,也与原抄本的册数相同。……到了民国九年(1920),有正又石印了一种小字本,改装十二册……小字本的后四十回还补上了大概是‘征求’得来的近人眉批。……”
    第八节、狄平子简介
    彭昆仑在《狄平子与〈红楼梦〉》里写道:
    “狄平子先生(1872—1939)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狄先生是江苏溧阳人,是我的同乡……他是文学家、诗人、佛学研究家和红楼梦研究家。同时也是一位文物收藏家和慈善家。……‘戚序本’是用现代照相技术翻版复制的,制作工艺是石印,他没有作假。正文、脂批与原件基本一致。……光绪二十年(1894年,23岁)中举。……狄平子原名葆贤,字楚青。……而是一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学者和民国初年新闻出版事业的先驱。……光绪三十年(1904年,33岁)正式创办《时报》和有正书局。……先生还在这个本子上,写了大量的眉批(约200多条),除个别地方有‘失误’外,绝大部分的观点是正确的,有较高的审美水准。……狄平子是在宣统一年(1909年),为筹备《时报》京津版由狄平子直接从琉璃厂书肆上购得的。(童注:购得张开模本)……我倾向于:俞恪士确有一本《红楼梦》(或《石头记》),但这本书不及张开模本好,狄平子决定弃之不用或遇火。但为了感谢俞家的好意,便赠送大量的‘有正本’……‘戚序本’基本上是尊重原作面貌,不是‘伪作’,正文和脂批的内容均受到其他诸脂本的检验。实际上其中只有20多处改动,基本上属于技术性的。戚序本与有正本略有差别但基本上可视为一体。……”      
    第九节、舒本
    郑庆山在《红楼梦的版本及其校勘·谈舒序本〈红楼梦〉》里写道:
    “吴晓铃先生珍藏《红楼梦》残本四十回,周绍良有录副本。今归北京图书馆。……据说吴晓铃先生1938年收得此本”。
    第十节、彼本
     1830年,俄国派了一个传教团由彼得堡出发来到北京。传教团里有两名学生对《红楼梦》很感兴趣,他们是阿·科万科和波·库尔梁德采夫。  
    阿·科万科是学采矿的,他在写给俄国矿业工程师总部的报告中说:“我关心主要课题(按指矿业),但中国人的风俗习惯也颇感兴趣。为了更多了解这方面情况,我读了长篇小说《红楼梦》。中国人的家庭生活,喜庆节日,婚丧嫁娶、消遣误乐、官吏宦官的舞弊,奴婢的机诈……这一切书中都有惟妙惟肖的描述。”
    波·库尔梁德采夫则从中国北京带回一部八十回的手抄本《石头记》,如今收藏在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彼得堡分所中。该收藏地点曾名为“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苏联学者李福清与孟列夫联名发表了《前所未闻的“红楼梦”抄本》。接着,中国学者将此本名为列藏本。
    香港的潘重规和法国的陈庆浩赴列宁格勒考察了该本并发表论文。
    1984年12月冯其庸、周汝昌、李侃受文化部委派,去苏联访问,与苏方达成协议影印此书出版。 
    第十一节、卞藏本
    一、卞亦文买到《红楼梦》
    2006年6月14日,上海敬华艺术品拍卖公司拍出了一部脂本《红楼梦》。深圳市的卞亦文以18万元将其拍到自己名下。
    2006年6月13日之夜,卞亦文无意间打开一个拍卖网站,看到上海敬华拍卖公司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古籍专场拍卖公告,其中有一部《红楼梦》残抄本,存第一回到第十回,四册线装,上边还有该书的两张照片。他拿出程甲本和庚辰本的影印本,对该书第一回篇首照片的文字作了比较,发现这个抄本正文明显与程甲本不同,再看照片中抄本的纸色、墨痕、字体,感觉像个旧抄本,隐隐觉得极有可能是未经发现的《红楼梦》早期抄本。于是电话委托朋友第二天竞拍,拍卖底价8000元,一共才三位买家,当竞价到5万元时,一个竞拍者退出,剩下的两人一直竞拍到18万元才落定。
    卞亦文,1972年生于新疆,上世纪80年代初随父母到深圳,就读于蛇口育才中学。1991年中学毕业后,进入某银行任职,后下海,边经商边热衷于收藏。
    二、题记与印章
    卞藏本的开头,有原藏主的一页题记。题记写道:
    “残抄本《红楼梦》,余于民廿五年得自沪市地摊,书仅存十回,原订二册。置之行箧,忽忽十余载矣。今夏整理书籍,以其残破太甚,触手即裂,爰亲自衬补,订成四册。因细检一过,觉与他本相异之处甚多,即与戚本、脂本亦有出入之处,他日有暇,当细为详校也。民廿七年初夏眉盦识于沪寓。”
    在这段题记上,有两个印章,一个是“上元刘氏图书之印”,一个是“文介私印”。
    三、原藏主是刘文介
    刘世德、于鹏发表了《〈红楼梦〉眉盦藏本续论——“眉盦”究竟是谁?》。该文的结语写道:
    “在残抄本上撰写题记的眉盦不是林兆禄。他是见于《上元刘氏家谱》的刘文介。
    藏书章‘上元刘氏图书之印’本为长住上海的藏书家刘文俨所使用。刘文俨逝世后,此印章转到了其幼弟刘文介手上。
    刘文介字眉叔,他就是1936年在上海地摊上购藏此《红楼梦》残抄本并于1948年重装此书、撰写题记的‘眉盦’,——‘眉盦’当是他晚年的别号。
    刘文介写完题记后,把自己的私章钤盖在落款处,并把他和胞兄共用的藏书章‘上元刘氏图书之印’钤盖在题记页的右下角。
    1936年至1948年期间,此残抄本的收藏者为刘文介;从2006年起,此残抄本归卞亦文先生收藏;在1936年之前,以及在刘文介逝世之后、2006年之前,则情况不详。”
    参考文献:
    (1) 欧阳健。还原脂砚斋——二十世纪红学最大公案的全面清点。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徐恭时。红苑长青磐石坚——刘铨福史实与甲戌本关系综考[J]。
    红楼梦学刊,1995(2)。
    (3)冯其庸。石头记脂本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4)魏绍昌。新发现的“有正本”《红楼梦》底本浅说。红楼梦学刊,1979(2)。
    (5)彭昆仑。狄平子与《红楼梦》。红楼梦学刊,1998(3)。
    (6)林冠夫。红楼梦版本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7)朱淡文。红楼梦论源。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8)曹雪芹。卞藏脂本红楼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9)刘世德,于鹏。《红楼梦》眉盦藏本续论——“眉盦”究竟是谁?
    红楼梦学刊,2008(1)。
    (10)郑庆山。红楼梦的版本及其校勘。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