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廷珍者。林如海主要原型也。 林如海者,黛玉之父也。 李煦在康熙六十一年九月十三日的奏折里写道:“密探得现任盐院为人谨慎,体统尊严,商人不敢轻易进见,人皆称其安静。” 这个“现任盐院”就是两淮巡盐御史魏廷珍。 最令我感动的是这“安静”二字! 我曾是武钢的工人,确切的说,我当了四年学徒。我遇到了许多优秀的师傅。 师傅说:“烟囱冒出来的烟,最好的烟是淡淡的白烟,而不是黑烟、黄烟等等。” 师傅用“听条”(一米长的直径一厘米的铁条)听了听电动机的外壳,说:“声音小而且平稳的机器,才是最好的机器。” 看来,现代工业的最高境界也是“安静”。 1998年的大洪灾,滚滚的长江水流到江苏境内时,河道两侧没有人山人海抗洪的雄壮场面,人们照常生活,没有一个官员成为英雄,一切都安安静静。 除了河道较宽、水势较缓等客观因素外,主要的原因是平时已经把沿线的长江大堤修坚固了。 看来,抗洪的最高境界也是“安静”。 看来,现代官员为政的最高境界也是“安静”。 担任康熙御史、雍正巡抚的魏廷珍,怎样做到“安静”呢? 首先是廉洁,一尘不染。 这样,商人们对他唯有敬畏。 如果对商人们没有必要的“距离”,恐怕很难“安静”。 其次是精明,不被属吏糊弄。 清朝拿出半个天下“由小吏管国家”,这是不争的事实。 清朝有三分之二的重要官职由进士们担任。科举使许多进士除了精通四书五经外别无所长,但地方事务又不是仅仅靠四书五经能办理得了的。于是,依靠钱谷师爷、刑名师爷及小吏们来处理事务就成了必然的选择。于是,官员们只不过是发发令箭的傀儡而已。 魏廷珍是怎样办事的呢? 河北省衡水市地方志办公室在《林黛玉之父原型魏廷珍简介》里写道: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管理两淮盐政。在此期间,魏廷珍查知运库亏额 150万,据实奏报,以 30年补足,使帑项充实,商力无亏。 ……(雍正)三年(1725年)调往安徽任巡抚。他针对官役侵占、属民拖欠官府钱粮而又因官吏数易难以查清的现状,在给皇帝的奏折中提出‘分作二等。如徽州府属民欠至十七万余两者,勒限一年;宁、池、太、庐、滁、和等州属民欠五万余两上下者,勒限六个月。……如系官役侵蚀,即著落官役并前失查上司分赔;如实欠在民,即督催征解。限内不查出,知府直隶州降级留任……’等治理措施。此间,魏廷珍加大力度清查钱粮,核对关税,清除积弊。 雍正八年(1730年),魏廷珍调任湖北巡抚。翌年四月进京授予礼部尚书。 之后,担任总漕督。他严格整饬运丁,杜绝偷卖挂欠之蔽。原来漕运船只过淮河,签证官无不索贿。后经魏廷珍亲制签证卡片,简化手续,使小吏不能插手作弊。” 魏廷珍之所以具有特殊的管理才能,与他的特殊的求学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魏廷珍“从师李文贞、梅定九学习《算法九章》、《三角之学》以及天文、地理、河渠、乐律等,尽得其奥秘。” 认真学习数学、天文、地理、河渠、乐律,而不是一味专攻四书五经,这在康熙中叶,的确是难能可贵。 其中有“乐律”课,就是音乐课,魏廷珍也“尽得其奥秘”。以至于康熙皇帝看中他的音乐才华,让他参与校对《乐律渊源》。 这使我很有感触——现在我们有多少初中的音乐课被砍掉了、挤瘪了。 我趁机思考清代的历史。如果清朝的官员们在考进士前,也像魏廷珍那样学习数学“以及天文、地理、河渠、乐律等,尽得其奥秘”,也许,清代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总之,我们有必要研究魏廷珍是如何达到“安静”之境界。 学习魏廷珍,境界达“安静”。 (责任编辑:admin) |